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携手打造“游读经典·寻脉西咸”主题实践活动

当青春创意邂逅千年文脉,西咸融媒新青年培养计划再升级。近日,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携手打造“游读经典·寻脉西咸”主题实践活动,8位播音主持专业学子以独特镜头语言为文化注入新表达,打破传统经典的时空壁垒,让其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活力,一场跨越时空的“经典西游”之旅就此热烈启程。

游读体验,让经典“活”起来

本次活动中,学生们化身“游读体验官”,分别组成四支创作团队,相继走进诗经里、昆明池·七夕公园、丝路欢乐世界和茯茶镇,沉浸式开展主题视频创作,让沉睡的经典在镜头下“活”起来。

踏入诗经里小镇,两位“游读体验官”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她们在仿古建筑群间,亲身体验诗经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不仅深情诵读《诗经》选段,还夜游灯会,在璀璨灯火中欣赏非遗表演,深切感受到“诗风浸润,遇见风雅”的文化韵味。

小镇不远处,另一组“游读体验官”身着精美汉服,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开启了一场浪漫的文化之旅。在这里,她们探寻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脉络,在“爱情祈愿墙”上写下真挚祝福;最精彩的当数“诗词接龙”活动,体验官们与游客互动,一句句经典诗词在湖光山色间回荡,为景区增添了浓浓的诗意和浪漫气息。

走进丝路欢乐世界,两位“游读体验官”瞬间开启横跨亚欧大陆的文化探索之旅。他们手持特制“通关文牒”,穿梭在7大主题街区之间,完成特色文化挑战、收集专属印章。在琴音剧场,体验官们与音乐剧《丝路之声》的演员们携手,共同诵读经典篇章,带领观众聆听丝路故事,仿佛将昔日盛景重现眼前。

在茯茶镇探访的“游读体验官”们则十分繁忙,他们在茯茶文化博物馆系统了解了茯茶的丝路故事,并亲身参与到传统制茶工序之中,筑茶、品茶,将现代人对茶文化的理解与经典诗词融合,展现茯茶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百万传播量,打造文旅新IP

作为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手打造的创新项目,此次活动以“游读联动”为核心,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系列视频自8月下旬通过西咸新区官方新媒体矩阵、西北大学新媒体矩阵和中国网、华商网、网易、二三里等媒体同步推送,全网总播放量超百万。

参与创作的学子们也在此次实践中收获满满,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诗经里小镇的“游读体验官”拓善敏说:“我们拍摄晨雾中的蒹葭、夕阳下的雎鸠,连水波光影与鸟鸣虫叫都细腻捕捉,只为让《诗经》‘活’在当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传承并非复刻经典,而是以专业能力赋予其新的情感共鸣。”

谈及在昆明池・七夕公园的拍摄,学生魏欐回忆:“酷暑中外景拍摄与繁复的妆发是不小挑战,我们提前规划脚本、沟通团队,最终高效完成了拍摄。这次经历让我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希望未来有机会创作更多精彩西咸故事。”

学生娄子棋则对自己在丝路欢乐世界的拍摄深有感触:“这里的‘魔法’是让丝路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真实体验。丝绸之路是人类向往连接与理解的精神象征,而我们都是这条路上的新行者。”

茯茶镇的“游读体验官”刘欣悦则从专业角度分享心得:“从实地锤炼镜头表达到年轻化诠释经典,每一次优化方案,都是对文化深度与网感表达相统一的实践。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文化传承青春接力’的含义。”

校地联动,赋能青年共成长

此次实践活动,是西咸新区与西北大学校地合作的深化延续。今年3月,双方共同为实习实践基地揭牌,并发布“西咸融媒新青年”培养计划;5月,新星孵化计划正式启动,为学子搭建成长平台;7月,首期分享会成功举办,同时启动暑期实践项目《游读经典・寻脉西咸》。目前,双方正围绕人才培养、内容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合作,携手构建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这种“理论实践融合化+培养模式定制化+课业任务成果化”的创新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创作的作品不仅获得广泛传播,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双赢”。

“我们鼓励播音学子在丈量大地中读中国、对话古今传文脉。这既是专业技能锤炼场,也是学子对中华文化基因的体认与传播。《游读中华经典》系列是课堂延伸,更是与文化传承的青春接力。”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殷航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强校地合作,让中华经典之声更铿锵,助力地方故事借青年之声传得更广、更远、更入心。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安定表示:“《游读中华经典》是学院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它将经典诵读教学从课堂延伸至社会,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知地方文化、讲述发展故事,实现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双提升。这种‘接地气’的研学模式,既激活经典生命力,又对接区域对应用型传播人才的需求,是培养‘懂中国、爱地方、会表达’传媒人的重要探索,期待未来能与新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促发展。”

未来,西咸新区将继续拓展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与高校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开展项目化实践合作,推动更多优质文化内容产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媒体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和内容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