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洒在整齐摆放的棉布袋、胶锤和新鲜花叶上。4月17日上午,西咸新区窑店街道秦苑一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热闹非凡,20余名居民齐聚一堂,参与由窑店街道党委牵头组织的“指尖传承·邻里共美”非遗手作公益课堂首期活动——植物拓染体验课。作为嵌入式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非遗文化融入居民生活,让传统技艺在社区“生根发芽”。
“我们希望通过党建资源整合,搭建一个居民既能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增进邻里情感的平台。”社区工作者赵娜在开场时介绍。近年来,秦苑一路社区以“党建+文化服务”为切入点,联合辖区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打造嵌入式社区文化服务矩阵。此次植物拓染课程正是系列活动的首站,从策划到落地历时两个月,先后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收集居民需求,并由党员先锋队对接窑店街道办获取专业支持。
活动现场,党员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正手把手教居民选择拓染花草。“作为党员,能发挥余热带大家感受传统工艺,特别有意义。”她笑着说道。据统计,本次课程筹备过程中,共有8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物料筹备、教学辅助等工作,彰显了党组织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非遗课程主讲人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居民讲述植物拓染的千年历史:“大家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叶片,它可是藏着千年的文化密码。《诗经》里“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的吟唱,说的就是用草木染就的衣裳。古时候没有化学染料,人们便用木槌将花叶的魂魄“拓”进布料,让自然的纹路成为永不褪色的诗行。这项技艺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智慧。”随着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拓染作品,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声。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手工体验,更是秦苑一路社区深化嵌入式治理的缩影。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专业力量注入、居民全程参与的模式,原本“高冷”的非遗技艺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据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后续还将推出非遗剪纸、扎染工坊等系列课程,并组建居民非遗手作社团,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实现“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