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绿树成荫、暖意融融。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在阳光里第一社区树荫下展开。北杜司法所所长杜永立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条文30问,对围坐成圈的30多名居民打开了话匣子:“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唠唠大家过日子常碰到的‘麻烦事儿’,重点条文里都咋说的!”。
“胎儿没出生,父亲去世后能分遗产吗?13岁孩子用妈妈手机打赏主播8万元,钱能追回来吗?”杜永立从与居民切身相关的民生问题切入,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侵权责任等重点领域展开讲解。讲到“离婚冷静期”时,他对照条文说明:“夫妻双方申请离婚后有30天冷静期,期间任何一方反悔都能撤回;期满后还需共同领取离婚证,给冲动型离婚加一道‘缓冲带’。”说到“录像遗嘱”,他特意强调形式要件:“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遗嘱人和见证人要在视频中露脸、报日期,这样才能确保遗嘱有效。”接地气的讲解让法律条文不再晦涩,居民们频频点头,不少人掏出手机拍下关键内容。
互动环节中,居民陈大伯第一个提问:“我在小区里捡到一只走丢的宠物狗,养了三天才找到主人,能跟他要狗粮钱吗?”杜永立笑着回答:“当然可以!您这属于‘无因管理’,没法定或约定义务却悉心照顾他人财物,有权要求主人偿还必要的饲养费用。”居民小刘接着问:“要是遇到有人骑车撞了我想跑,周围没监控,我能不能拦住他的车?”“这是法律允许的‘自助行为’!”杜永立解释到,“情况紧迫时可以扣留侵权人的财物,但必须马上报警,让警察来处理。”生动的案例讲解让居民们纷纷表示“长见识”。
“以前觉得法律离生活很远,现在才知道原来结婚、买房、养孩子这些事儿,法典里都给咱把‘规矩’定明白了!”居民王大叔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北杜板凳会既是法律知识的“微课堂”,更是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北杜街道将持续开展“板凳普法”“庭院课堂”等基层普法活动,通过老百姓坐得下、听得懂的方式,让法律知识随着家长里短走进群众心里,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