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连大爱!龙台观路社区用“微信+志愿”托起百姓幸福感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钓台街道龙台观路社区的小广场已泛起阵阵欢声笑语。身着红马甲的爱心妈妈护送孩子们走向校园,晨练归来的老人们围坐在石桌旁热议着手机里的“社区大事记”。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一部部智能手机架起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连心桥”——指尖轻触便能传递诉求,屏幕那端的回应总带着暖意。

云端搭台聚民意 指尖互动解民忧

打开龙台观路社区居民微信群,各类民生诉求如潮水般涌来:“孩子打疫苗怎么预约?”“想找靠谱的家政阿姨”“楼上邻居半夜噪音太大”……面对纷繁复杂的民生百态,社区工作者小王始终保持着“秒回”的速度,将每条消息转化为工整的需求清单。这份每日更新的“民生台账”,成为社区治理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闭环机制,原本分散的个体诉求被系统梳理成可量化的服务事项,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

能人组团显身手 服务上门暖人心

在社区党组织的号召下,一支由退休教师、文艺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72岁的何大爷便是其中的“明星选手”,每逢春节前夕,他的案头总是堆满鲜红宣纸,笔走龙蛇间,“福满人间”“万事如意”等吉祥话语跃然纸上。这位有着四十载书法功底的老人,不仅在社区活动室挥毫泼墨,还主动为独居老人送春联上门,用墨香传递温情。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正以各自所长编织着社区服务的“千丝万缕”:有人化身“生活管家”牵线家政资源,有人变身“和事佬”调解邻里纠纷,更有人担任“政策宣讲员”解读惠民政策。

小事快办显担当 急难愁盼见真情

“我家老人行动不便,想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该找谁?”居民李女士在群里发出的求助信息,瞬间牵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弦。从对接养老服务中心到量身定制照护方案,短短两小时内便完成了全流程服务。这样的高效响应并非个例,当王女士与张女士因噪音问题在业主群激烈争执时,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介入,通过“背靠背”调解、“面对面”沟通,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正是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幸福的“关键小事”,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有事有人管”。

共治共享激活力 睦邻友好谱新篇

如今的龙台观路社区,微信群不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更成为居民议事协商的“虚拟议事厅”。从垃圾分类宣传到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集,从暑期托管班开设到节日文化活动策划,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发声”。社区党支部顺势而为,建立“微心愿”“金点子”征集机制,将群众智慧融入治理实践。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社区工作的扎实作风,又注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活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到,只要拿出手机发个消息,背后就有整个社区的支持。”社区书记感慨道。如今,这张覆盖全社区的“民生服务网”越织越密,不仅兜住了家长里短的烦心事,更托举起基层治理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