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整版刊发《来自秦创原一线的调研报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今天,陕西日报要闻版整版刊发《来自秦创原一线的调研报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从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故事入手,展示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实践,全文如下。

编者按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2021年3月,承载着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重大使命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西咸新区全面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秦创原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向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阶段,从政府主推转向市场主导的阶段,从国企带动转向各类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阶段,从总窗口示范引领转向各地协同联动的阶段。

船到中流浪更急。承担着成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点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的重大使命,秦创原该如何发力?6月19日,陕西日报社“创新驱动发展看秦创原”全媒体调研采访行动走进西咸新区,感受创新发展的强劲脉搏。

获得中科创星500万元融资后,杨涛想的是:钱要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

创业以来,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合科技)董事长杨涛保持着“充电5小时,待机一整天”的生活节奏。公司也如竹笋拔节,发展势头喜人。

这家为火箭做“体检”的初创企业,是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业领域新、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收514万元,今年预期营收2000万元。杨涛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预计公司营收能达到5500万元。”

以“三项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点火器,陕西着力破解端着“金饭碗”讨饭的困局,破解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推动科教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带动下,2022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速均超过42%;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3家,居西部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3%。

解开“细绳子”

“您当前看到的是数合科技研发的数字断层扫描成像设备和国内首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AI检测平台。”6月18日,在第四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杨涛正在推介公司产品。

传统的射线探伤像医生看X光片,由检测人员肉眼对比排查,查找部件内部的气孔、裂纹等损伤,质量和效率都难以保障。2015年,当时32岁的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杨涛在航天某院的无损检测中心看到了这一场景,心想“或许数字化改造能带来新变化”。

在分析了28万张工业检测缺陷图像后,数合科技研发出百余种智能检测算法与评定模型,超标缺陷检出率接近100%,缺陷评定速度也较人工提高40倍。

当市场订单不断涌来,杨涛却陷入两难:不转,不甘心就此放弃;转,势必会对本职工作造成影响,以及面临很多未知风险。

2021年,按照陕西的统一部署,西北工业大学承担了三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改革剑指问题症结: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是基础,解除了科研人员后顾之忧;转移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是激励,激发了科研人员内生动力;横向节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是催化,为科研人员参与市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从此,杨涛们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我先到学校人事处、科研院、资产经营公司进行备案。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厘清职务科技成果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并进行技术作价评估。这样既保障了老师的权益,也为后期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杨涛说。

束缚解除后,高校的创新潜力加速释放。

试点开展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实现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为地方贡献税收3.21亿元。

微光成炬,更广泛的尝试随之展开。

一年多来,全省75家“三项改革”试点高校院所中,3.8万余项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232个项目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员或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但是,束缚在成果转化上的不少“细绳子”还没有解开。

“我们刚申报了省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科学家+工程师’项目,打算和西安理工大学的团队建立产学研合作,但是成果产生之后,还要面对市场的考验、资金压力,以及诸多不确定性。”杨涛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2月,《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印发,进一步推动实现“转得更好、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成败与效率。”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马云介绍,十条措施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难等问题,提出“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

“‘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或‘延期支付’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在市场上验证专利价值,改变过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成果许可模式,让双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关系。”马云说,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目的在于构建可细化、可操作、有落实的尽职免责机制,进一步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免除高校院所负责人的后顾之忧。

“吃螃蟹”的人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数合科技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与产品研发,进一步拓展技术深度,提高竞争力。长期来看,公司将不断开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复合材料、3D打印等新的应用场景。”数合科技总经理邵寒冰说。更重要的是,公司获得了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

科技经纪人杨英博在与中科创星执行董事李维刚的深度交流中,敏锐地发现双方在发展理念上的相似点,最终促成这场“双向奔赴”。

2022年9月,数合科技引入新的“合伙人”——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创原公司),用1%的股权换取秦创原公司提供的科创服务。数合科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用服务换股权,靠谱吗?作出这个决定,杨涛曾犹豫过。

初次见面,杨英博一行7人上门拜访。“我们当时的办公空间比较小,大家都挤着坐。整个‘合伙人’团队素质很高、非常专业。”6月20日,杨涛回忆道,这种真诚打动了他。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秦创原公司被赋予搭建秦创原创新生态体系市场化运营总平台的使命。秦创原公司以秦创原“e站”为载体,通过探索实施“e起创”计划、“合伙人”计划等,不断拓展科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科创企业、科创产业的培育成长打造“热带雨林”体系。

杨英博认为,科技经纪人的作用是科技与产业的摆渡人、创新与创业的合伙人,整合各类资源,并以市场化的方式匹配给企业,节约企业收集信息的成本。

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双方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列出需求清单,逐一解决。今年3月,数合科技搬进新办公楼,500平方米的场地,三年免租;申请到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两链融合专项、西安市科技计划与人才项目等支持补贴近200万元……

秦创原公司提供的战略、运营、管理以及后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对科研团队出身的科创企业帮助很大。通过服务换股权也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初创企业获得科创服务的成本。杨涛庆幸自己“做对了”。

“通过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这充分体现了秦创原与科创企业责任共担、收益共享的发展思路。”秦创原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栾兰说。

目前,秦创原“e站”整合各类服务机构343家、投资机构150家、金融机构26家,吸引入“原”双创主体3798家。

创业路上,新的问题不断,但是有“合伙人”肩并肩一起走,杨涛很安心。

科创企业充分地享受到秦创原的资源红利,更多的梦想在此生根发芽。两年来,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引进科技型企业1570家,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425家。

在“热带雨林”中拔节

秦创原的品牌效应带来“天然流量”。

今年初,秦创原国企创新融合专区上线,打通了省属国企、产业龙头创新需求与中小微科创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供需对接通道,发布六批次88项创新技术需求、两批次22项“揭榜挂帅”项目。

杨涛介绍,数合科技承接了多个领域产业龙头的创新需求,开展了自身检测技术对多种复合材料的智能化检测试验。眼下,多项需求已完成初步验证,达成合作意向,公司业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秦创原,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杨涛感到创业也可以是幸福的。在他看来,秦创原有如“热带雨林”般的生态,为科创企业营造茁壮成长的适宜环境。他相信,数合科技将在这片创新土壤上茁壮成长。

“在本次融资过程中,秦创原公司从机构对接、对外宣传推荐,到法律事务讲解、最终流程的推进,都给予了我们非常好的支撑,全程陪伴着我们。”邵寒冰介绍,融资之外,当初承诺的“工、商、财、税、法”全方位服务,也一一兑现。

标准化体系才更具普适性。2022年11月25日,《秦创原总窗口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发布。这是全省首个科创服务标准,通过规范服务场地建设、规章制度、设施设备、信息展示、团队配置等,为企业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为秦创原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一站式“管家”服务。

不断优化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各类科创主体营造阳光充足、水分丰沛、土壤肥沃的“热带雨林”。

小路演发挥大平台作用。秦创原路演中心建成运营,通过“以演代评”方式对优质项目给予支持。自去年7月以来,西咸新区举办“三项改革”成果系列路演26场,引领带动全省各类路演242场,推介发布项目3015个,实现融资超18亿元。

秦创原人行“四贷”服务站已建成投运,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和秦创原金融中心正式启用,总窗口基金规模已达20支110亿元,发行的科技金融产品已达89款、累计投放贷款超8亿元。

“良好的创新生态既能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又能提升创新活动效率。我们要依托秦创原构建机制最优、要素最全、动能最强的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形成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热带雨林’,不断探索拓展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更大的科技贡献。”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