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发报道《“科技绿”带来产业兴 陕西西咸新区锚定“双碳”目标打造高端产业链》

今天,《光明日报》刊发稿件《“科技绿”带来产业兴 陕西西咸新区锚定“双碳”目标打造高端产业链》,带您走进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全国首个装配式近零能耗游泳馆,探秘新区绿色发展背后的科技力量。

七月西安,骄阳似火,游泳嬉水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优选。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游泳馆持续吸引市民前来游玩。吸引人们的除了清凉宜人的休闲环境,还有对全国首个装配式近零能耗游泳馆的好奇。薄膜发电、中深层地热、装配式夹心保温复合板系统……这座建筑有一系列“黑科技”加身。据测算,这座游泳馆每年可节约电费55万元,节约标准煤约32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9吨。

空中瞰,馆顶4200平方米的一体化集成贴合式高效薄膜光伏模块为场馆运行提供电力,年发电量约63万千瓦时,比常规光伏系统发电能力提升30%以上。往下看,向地下2000米至3000米深处钻孔取热,解决游泳馆42%冬季供暖、80%生活热水、100%池水加热,实现供暖和热水系统低碳目标。向里瞧,墙体夹芯层采用保温高密度结构岩棉,隔绝室内外热传导,加强保温节能效果。此外,还有天窗自清洁系统、自动遮阳系统、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等新技术的加持,打出一套“组合拳”。

“游泳馆在设计过程中,突出再生能源应用、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等最新技术,建筑综合节能率达91.64%,建筑本体节能率46.49%,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84.38%,节能效果显著。”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鹏博介绍,游泳馆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设计阶段“近零能耗建筑”证书,这也是全国首个AAA级装配式近零能耗游泳馆。

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西咸新区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发力,汇聚成绿色发展的新实践。

在西咸新区,以光伏、氢能、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加速发展。6月15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开工,达产后产品可实现每年发电约1330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亿吨;5月24日,陕西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开工,投产后可年产2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建设农光互补和集中式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达2亿度,年节约标煤 6.4万吨。

产业的兴盛也为市民生活带来新变化。据了解,西咸新区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已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路床回填、路堤回填,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100万吨,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59.2万吉焦。累计推广海绵城市2100万平方米,地下水位涵养回升3.43米。今年前五个月,推广绿色建筑占新建城镇民用建筑比例100%,每一滴水都可以自由呼吸。

“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科技支撑,也离不开政策和金融扶持。据了解,西咸新区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信贷、债券、基金、PPP、融资租赁等丰富的投融资方式。

在“科技绿”的带动下,西咸新区产业实力、科创实力倍增。统计显示,近两年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长4.9倍、1.8倍,陕投新兴半导体、均和云谷西部信息制造港、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等重大项目接踵落户。新产业带来新就业,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8%、增速位于西安市第一。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表示,未来西咸新区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探索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低碳创新技术、新型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