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六年以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共探索推出65项自贸创新案例,涵盖贸易便利化、放管服改革等多个领域类型,其中有十余项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充分发挥了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选取了其中10个经典改革创新案例,介绍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举措及其带来的改革效应。
案例一:文勘前置新模式
“文勘前置”工作模式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为切实解决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等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实际问题,由自然资源、文物等管理部门推进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
一、主要做法
在项目入区前,多部门联合对区内已储备土地全面开展集中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保障项目入区前实现“净地”供应。勘探费用计入土地成本,在土地供应时一并收回。
二、实践效果
按照传统模式,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自行联系文勘单位开展文勘及考古发掘工作。由于用地范围内文物分布密度不同,文物集中的地块考古发掘费用有的一亩就高达几十万元,如遇重大遗址发现甚至造成土地无法使用。文勘前置后,不仅为企业开工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制度性成本,还有助于出土文物的保护。
案例二:全省首次利用“保税+融资租赁”模式引入航空模拟机
2021年1月,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与此同时,空港新城功能区充分发挥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吸引融资租赁公司入驻,积极对接海关,以天羽飞训公司引进模拟机为切入点,在全省率先实现航空设备融资租赁业务落地。
一、主要做法
作为在综保区内开展融资性租赁、货物进出口等业务,将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租赁合同期限递延缴纳的一种新型融资租赁方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保税+融资租赁”模式下承租人可分期支付租金、缴纳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大幅降低企业一次性巨额购置成本,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助力实体经济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效果
空港综保区率先实现航空模拟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的落地,将推进综保区从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向保税融资租赁、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高级业态的转化,也将加速聚集航空金融产业,有效补齐陕西省航空金融产业链。
案例三:搭建全省首个国际航材供应链服务平台
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积极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满足航企低成本购买航材的需求,建立了西部首个国际航材超市,为企业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航材保税采购及供应链服务。
一、主要做法
位于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通过大数据赋能,优化业务流程,按照上下游企业生产节奏,提前采购储备航材,高效满足企业即时生产需求,被国际航材上下游客户赞誉为“国际航材超市”。
二、实践效果
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采取“分批出货、分批缴税、集中报关”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全的配套服务,大大缩短国内客户交货周期,帮助客户节省资金成本,提升资金周转率。同时,中心从标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智能一体化和集约一体化四大方面全面集成,使物流、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有效提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益,实现传统物流跨越式发展,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航材资源集中、集约,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飞机制造和国产商用飞机的高效运维提供保障。
案例四:空港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
西安咸阳机场海关推行空运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改革,通过海关“顺势”和“嵌入式”监管前置,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助力空港新城功能区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一、主要做法
在“直提直装”模式下,工作人员在飞机进境前,已事先办理了全部货物19份报关单的“提前申报”手续,选择在机坪“提货”。当货运飞机抵达后,机场工作人员立即在机坪开始进行货物卸机、分板、装车操作,同时与工作人员核对理货、报关单等海关放行信息。
二、实践效果
航空口岸机坪“直提直装”较传统空运货物仓库提货模式,平均时间缩短约2-3天,满足了企业对通关、物流时效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的迫切要求。收发货人可自主选择在货站仓库提货、交货或在机坪“直提直装”,节省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机场货运部门可压缩操作环节,减少货物滞留,现有仓库、场地可更加充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为增量发展腾出了空间。
案例五: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类业务“一站式”通关新模式
通过建立新型国际邮件运营中心,空港新城实现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类业务“一站式”通关新模式,减少不必要环节,布局更加合理,极大提升作业效率。
一、主要做法
在确保有效监管前提下,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3个场所、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另外在陕西邮政西安国际邮件互换局暨中国(西安)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设置了进口邮件作业区、出口邮件作业区、跨境作业区、仓库区、监管邮件放行区、海关办公场地、海关监控区、海关查验区等功能区域,实现同场监管、一站式通关。
二、实践效果
陕西邮政西安国际邮件互换局暨中国(西安)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是集通关功能、仓储物流、产业孵化、跨境园区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具备“三关合一”和“空侧安检前置”的资源禀赋优势。海关在这里运用信息系统实现了三种监管模式同场同时作业,有效提高了场地、设备、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了邮件交换的效率和通关效率,实现“快进快出”的同时也节省了运营成本。
案例六:探索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新模式
率先在全省推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中心仓”模式,解决了过去跨境电商货物退货流程多、时效慢、成本高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业务是指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下,退货中心仓企业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跨境电商退货商品专用存储地点,将消费者的退货商品进行接收、分拣,并对符合退货监管要求的商品,按现行规定向海关申报退货后,进行重新上架销售。可进一步简化跨境电商退货流程、提升消费者退货时效、降低企业成本。
二、实践效果
该模式下退货商品可以直接入区分拣,精简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大幅降低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助推陕西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七: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
按照《空港新城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办法》,将该项目纳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开启“一站式”“集成化”“定制化”“专业化”帮代办服务。
一、主要做法
对项目进行阶段划分,并细化每个部门职责,实施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服务,推进全过程帮办代办服务,帮助项目定计划、办手续、推配套、送政策,做实做细“服务清单”和“配套清单”,让“配套等项目”,形成全流程质效提升闭环、全方位诉求回应闭环。
二、实践效果
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涵盖项目招商、审批、建设、运营、退出5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项目的诉求和企业的需求,企业遇到报建流程不熟悉、材料不清晰、如何办、找谁办、怎么办等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实现轻松办、明白办。
案例八:探索数字物流发展新模式
陕西领头羊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西部地区网络货运先行者,率先进行技术体系的产业链构建,运用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自主研发设计的自主研发设计的“卡车夫”数字物流管理平台,实现对物流全流程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收益。
一、主要做法
“卡车夫”数字物流管理平台可提供委托派单、分时预约、智慧调度、行车轨迹监管、套牌预警、轮胎实时监测、智能称重、电子磅单等货运全过程管理服务,具备物流信息全流程跟踪、记录、存储、分析能力,可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企业提供“发运收”一体的精细化专业化解决方案。
二、实践效果
“卡车夫”数字物流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快捷地为司机提供货源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车型与货源进行自动匹配,有效利用了货车空间和载重资源,同时也使上游生产企业不再担心库存积压,下游生产企业能及时采购优质商品,优化了产业链的资源配置。
案例九:创新国际跨境公路货运新模式
依托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通陕西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为多式联运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加速构建大西安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主要做法
TIR货物通关时,自启运国海关到目的国海关,仅需核对TIR证书信息,检查车辆海关封志,无需开箱查验,企业无需缴纳担保金。
二、实践效果
TIR系统具有通关手续前置、周转速度快、性价比高、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等特点,在TIR系统主导的国际跨境公路货运新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还将进一步促进陕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多边经贸关系,推进陕西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案例十:聚焦RCEP企业服务,助力外贸提质增量
率先在西北地区设立首个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公共核心服务、特色贸易增值服务、专业配套服务,同时建立数据化模型,深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依托新建成的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向全省外贸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专业服务,包括通过最优关税规划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充分使用原产地累积规则,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设计、融资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积极享受改革创新红利,为陕西企业抢抓机遇。
二、实践效果
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站的设立,将依托西咸新区和空港新城“航权、保税、口岸、跨境、自贸、临空”等叠加优势,为企业走向RCEP市场和RCEP成员国企业进入陕西市场提供全链条全流程“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保障陕西外贸企业在RCEP自贸协定中享受最优政策红利,促进陕西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更新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历程。
一直以来,空港新城功能区立足临空特色,“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借助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形成多项改革创新成果。未来,空港新城功能区将继续依靠枢纽建设、改革创新、产业培育全方位发展,持续聚焦全面开放创新,为全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更多“空港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