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创新技术打通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任督二脉,让生态价值真正转化为社会价值。”位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新城,西安青予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予环能)以创新驱动生物质固废资源化产业升级,通过尖端技术构建“废弃物-资源-能源”的闭环循环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践行的大背景下,空港新城秦创原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新趋势,敏锐察觉到生态农业产业链蕴含的巨大潜力。2022年初,作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青予环能进入空港新城秦创原的视野,彼时其正面临技术与科研支持不足的难题。于是,新城迅速发挥桥梁作用,很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义清教授团队便与青予环能成功接洽,实现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顺利握手。
近日,《人民日报》以整版专题报道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创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义清教授团队领衔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引发广泛关注。而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转化应用,正是通过秦创原平台与青予环能的深度协作实现。
目前,在秦创原平台赋予的“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创新机制下,青予环能拥有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其中氨氮高浓度厌氧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菌群增效技术位于全国领先水平,生物质废弃物循环技术转化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4个月,并通过ISO三大国际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实力获全球认可。
2024年,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青予环能落户空港新城,这座临空型科创基地展现出独特磁吸效应,依托空港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5%的领土和85%经济资源的区位优势,公司实现专家资源当日往返对接、技术需求48小时响应闭环,效率提升40%。
青予环能首期3000㎡研发实验基地更享受三年免租的政策红利。目前,其与空港新城太平镇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在7个行政村建成15公里半径的标准化收储网络,农民处理了垃圾、收获了效益,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青予环能建立西北首个工业化验证平台——空港新城太平镇百吨级产业基地,该示范基地年处理3.6万吨秸秆,产出生物燃气提纯浓度97%生物天然气300万m³/年、生物有机肥1.5万吨/年,同步封存CO₂8千吨。
通过秦创原构建的“科学家+工程师”协同体系,预计2027年形成10个标准化复制单元,带动区域形成3.5亿元规模的设备制造集群,其中本地化配套率可达75%。
企业创始人任兴春预计:“未来5年内形成‘原料收集-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全链条生态,创造直接就业300+岗位,其中技术岗约占比40%,拉动周边运输、机械加工等配套产业产值超2亿元。通过秦创原平台联动西农大,定向培养生物质工程专业人才,构建可持续产业生态。”
“我们完成了从社会价值到商业价值的闭环验证”,青予环能10余年的创业实践早已完成了螺旋式升华。
当企业在国内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不断夯实,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技术出海便成了新征程。在秦创原平台的引领与带动下,包含青予环能在内的西咸新区首批科技企业(未来农业)“技术出海”联合体的18家公司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协同创新,组团拓展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青予环能作为联合体生物质能技术核心供应商,提供“废弃物转绿能+土壤改良”的解决方案,助力“沙漠变绿洲”工程,不断打通中东市场通道,加速国际化布局。
秦创原黑科技天团首秀!青予环能已炸场,下一个硬核玩家,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