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举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3月3日下午,西咸新区举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有关情况。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及西咸新区组织人事部、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车飞,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负责人王军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梁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新区融媒体中心主任董知行主持。

姚海军副主任介绍说: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4年1月,国务院同意设立西咸新区的批复中,明确赋予西咸新区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可以说,西咸新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改革创新是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必须回答好的国家命题。

今年2月16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精心部署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深入调研、细化方案、认真准备,新区制定了《西咸新区及各新城职能和机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并召开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此次改革,立足完成好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的使命任务,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整合优化新区行政管理职能,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西咸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互联互通合作共建

围绕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建,努力实现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目标。新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快了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去年11月份以来,新区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的33条380公里互联互通道路基础上,又开工了陈之路-科技二路项目、昆明路-连霍高速辅道快速化改造项目等5条西安中心城区与新区的互联互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会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二、减少层级提升效能

围绕优化职能配置、减少管理层级,努力实现各级主责主业更加聚焦、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的目标。这次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调整优化新区、新城、街镇的职能划分,目前这项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按照“新区抓全面、新城强经济、街镇强治理”的目标,西咸新区本级全面负责直管区范围内19个街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各新城不再承担相应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而是聚焦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了各新城经济建设效能。新区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民生保障等方面赋予了街镇更多的自主权,并减少了对街镇不必要的考核任务,切实强化了街镇的治理功能。通过改革,各级的职责定位更加聚焦,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大更好的工作合力。新区原有的“新区—新城—街镇”三级管理模式,调整优化为“新区—新城”+“新区—街镇”两级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管理层级减少、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目标。

三、机构运行精简高效

围绕压缩内设机构、推行扁平管理,努力实现机构运行精简高效的改革目标。新区深入贯彻“大部制”和扁平化的管理原则,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经验,统筹设置内设机构,在全面承接辖区各项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新区本级仅设置内设机构20个。各新城聚焦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差异化设置特色产业部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统一撤并或上收新区管理。改革后,机构编制数量大幅压缩,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极大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新区及5个新城管委会内设机构共减少80个、减少54.1%,企业化管理的下属管理服务机构共减少46个,人员编制共减少537名,分别减少30.5%、32.7%。特别是在新城,内设机构从平均25个左右优化精简至10个左右,压减比例达62.5%。此次改革不是简单的做“减法”,仅仅精简部门和压缩人员,而是将“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通过进一步梳理优化部门职责职能,确保了内部管理机构权责清晰、高效运转。

四、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围绕充分授权、轻装上阵,在各新城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让各新城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的改革目标。为使各新城更加聚焦开发建设的主责主业,一方面,新区加大了对新城的放权授权力度,赋予新城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限,各新城除继续行使现有各项省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外,原则上,新区本级经济管理事权全部赋予各新城行使。各新城将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积极探索将建设、招商、运营、园区服务等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外包等方式交由市场承担,提高管理效能。截至目前,新区本级现有的808项经济发展和项目审批类事权,已向新城下放720项、占比89.11%,初步实现了“应放尽放、充分授权”的目标。另一方面,新区还将与经济建设相关的征地拆迁、国土管理、生态环保、文物保护等领域的部分职能交由各新城履行,新区行业主管部门将以正面清单方式,厘清新城和街镇的职权边界,确保各新城有充分的权限在开发建设第一线担当作为、高效决策,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五、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围绕强基固本、优化治理,继续深化街镇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改革目标。在以往新区基层治理的实践中,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街镇综合改革试点,将更多的社会治理权限下放街镇,并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街镇更大支持,“三服四化”便民服务改革等典型经验被国家有关部委在全国推广。新区以本次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街镇综合改革,聚焦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工作,切实优化街镇内设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明确相关管理职权职能,初步建立起了财权、事权、人权相统一、相匹配的街镇管理机制,做实了全面提升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基础。同时,新区还通过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和赋予新城对街镇的考核权、干部任免建议权等方式,积极推动形成“街镇支持保障新城发展、新城助力街镇治理水平提升”的共进互促局面。

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围绕实行绩效考核、末位调整,切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改革目标。新区将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这次改革的根本目标,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重点是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分配机制,推进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建立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办法,实行全员聘用、末位调整机制,对干部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予以降薪,对连续两年排名后10%的予以降级和岗位调整,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目前,以上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都在有序快速推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的来看,此次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动西咸新区融入了西安发展,进一步释放和提升了西咸新区的体制机制活力。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持续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发展,重点在以下方面推动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

持续深化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政策保障等“八个一体”建设,加快推进已集中开工的西安中心城区与西咸新区互联互通道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有序推动西安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生服务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西咸新区延伸,着力构建区域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格局。

二、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的创新引领作用上实现新突破

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将紧抓此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与高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持续深化“两链”融合建设,努力将秦创原总窗口打造成为全省原创性创新策源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

三、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以这次改革为契机,新区将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推进隆基、同力、创维等重点产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进一步加快机场三期、斗门水库、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发展红利。新区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紧抓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瞄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坚持向街镇放权赋能,将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服务资源下放,实现资源配置、政策待遇和经费保障向街镇倾斜,逐步形成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更加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西咸新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目标责任考核、薪酬体系建设等领域改革,努力为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速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汇集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记者提问环节


《经济日报》记者:请问通过本次改革,对于新区加快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主要采取了哪些做法?

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负责人王军平:

为切实增强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从改革层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做强创新动能。为进一步发挥好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功能优势,新区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加挂秦创原创新驱动办公室牌子;新城分设各新城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部。此外,沣西新城单独设立了创新港管理服务部,有效统筹西部科技创新港各类科创资源,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二是做优产业功能。新区层面,围绕6大主导产业集群,布局12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七个一”行动、10张清单的运行机制。各新城突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设立1-3个特色产业发展部门。围绕产业发展构建新区互补协同、特色差异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做实协同联动机制。新区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各新城重点聚焦1-2个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招商+特色产业”部门合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发力、加快集聚。新区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项目统筹、政策扶持等;各新城重点抓好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政策兑现等工作。真正实现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同时,以“放管服”改革着力增强各新城经济发展职能。

《西安日报》记者:这次改革由新区直接管理19个街镇。请问你们在加强基层治理方面,有哪些新的考虑和举措?

西咸新区组织人事部、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车飞:

改革后,赋予街镇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加强基层治理。新区将进一步支持、放权、赋能街镇,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重点围绕群众关注关切的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民生事项,加大对街镇财政保障、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

在社区治理方面,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多网合一”,今年计划每个街镇创建不少于5个“七无”社区,其余社区实现100%提档升级。

在农村治理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

在服务基层方面,深化“三服四化”改革,巩固新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成果,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事项进村(社区)办理,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站点全覆盖。

《中国报道》记者:请问西咸新区未来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一体化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西咸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梁东:

新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机遇期,实现完备一流、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深入构建与西安、咸阳两地的互联互通体系,加快跨渭河、沣河、泾河桥梁建设,启动泾高北路—泾河大道、沣镐大道等主干道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已运营的1号线二期、5号线二期的地铁线路服务功能,加快建设16号线一期及智轨交通示范工程,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成44个停车场,16000个停车位。加快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建设,积极推进新区绿色示范创建工作,持续优化完善品质标准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做优做强新区教育、医疗、商业、文体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三秦都市报》记者:这次西咸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新的突破和亮点?

西咸新区组织人事部、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车飞:

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高质量审批服务助推高质量项目建设。继续深化“一套流程管项目”改革,为重大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建设集合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审批平台,上线后审批时间能够再压缩60%以上。

二是以优质助企服务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问题清单动态清零,为1043家“五上”企业全部配备“助企联络员”,开发“西咸政企通”平台,实现政策兑现“网上办、零跑路”,提供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在线服务。

三是以系统集成改革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深入实施全省商事集成注册改革试点,再推出16项重点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集成改革,深化“四电”应用,企业群众凭身份证、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关联业务。

四是以政务服务延伸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今年实现新区竣工交付项目90%以上“一手领钥匙,一手拿房本”;打造“15分钟政务圈”,500个政务服务事项在19个街镇和21个政务服务便利店全覆盖,实现居民养老、医保等高频事项“家门口可办”,特色化定制服务在园区、商圈“就地可办”。

新华社、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每日经济新闻等50余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