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咸新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做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力量汇聚爱心的海洋,向大家展示最美的风景。
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省总工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妇联、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残联10个部门联合公布了《2019年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名单》,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火车站社区温西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分别被评为最美志愿者和最佳服务组织。
折翼“雄鹰”因爱翱翔
56岁的温西顺满头白发,却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1岁时被发现患有“小儿麻痹”,但幸运的是,从步入学校起,他就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不仅每天接送他上下学,还让他当班长,刻意培养他的组织协调能力。
老师、同学的关照和帮助,将爱的种子埋在了温西顺的心底。多年来,他尽己所能,把对别人的帮助,当作对老师、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回报:连忠照是一名完全失聪、还拖着一条重度残腿的作家,先后写出了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2014年,连忠照在病情恶化陷入困境时遇到温西顺。温西顺帮他推销小说,多方筹集手术费,帮他截掉病腿。2018年,连忠照及妻子称温西顺为“温大哥”,并在《西安日报》上撰文表达感激之情。
蓝田女子侯小妮9岁时双脚碰烂,伤口发炎,走不成路,因为无钱治疗,一直拖到21年后的2015年。温西顺得知后,四处奔走呼吁,筹资5万多元,帮助双脚严重畸形的侯小妮作了截肢手术,安了假肢,又为她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小侯结婚成家,也有了孩子。他们的故事在重庆卫视播出,感动了全国观众。
从个人资助山区贫困学生,到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捐资助学,受他和所在服务队帮助的学生从一个两个,增长到了数百名,他也成为六所山区学校的爱心大使。到敬老院、福利院和老人、孩子过节,或者带残疾人外出游玩,在陕西境内举办的各种爱心活动中,都有温西顺的身影。福利院的很多孩子因此熟悉了温西顺,一见他就亲热地叫他“温爸爸”。
一次次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持续资助山区贫困学生,如今的温西顺是最美志愿者是陕西十大公益大使,更是大家口中的“温大哥”“温叔叔”“温爸爸”,身边的志愿者们都说“老温”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去做公益的路上……
为“没有救援”而努力
泾河新城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支纯公益性质的民间组织,现有正式队员34人,志愿者150余人。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个体户、消防员、退伍军人等。先后参与打捞落水少年、搜救失踪驴友、寻找走失老人、扶持贫困学生、救助病危患儿等等,建队以来,他们不计报酬,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2017年7月,榆林两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泾河新城蓝天救援队受西安市红十字会派遣,立即赶赴灾区展开救援。在历时五天的抗洪抢险中,救援队员和志者们不畏艰辛,始终冲在救援第一线,救援队6人被授予7.26抗洪抢险“优秀队员”称号。
他们始终相信“防范胜于救灾”,持续提升大家的自救能力,为“没有救援”而努力:几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辖区内的幼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工厂社区。先后在永乐镇中学、泾河新城哈佛幼儿园、马庄小雅社区等学校和社区培训火险、水灾、地震、逃生自救、被困互救、心肺复苏、医疗包扎等专业技术,通过公园街区演讲、发放传单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成效显著。泾河新城蓝天救援队2017年完成大型救援任务58次,2018年完成大型救援任务47次,2019年截止现在完成大型救援任务10次,救援任务明显下降。
截至目前,泾河新城蓝天救援队共参与人员搜救100余次,活动保障90余次,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和各类公益性救援知识宣讲百余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