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西安乡约润乡村”2025年西安市“全国文明村镇行”暨“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示范活动在全国文明村西咸新区周陵街道司魏西村举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文明乡风建设成果,弘扬敬老孝亲传统美德。

活动由中共西安市委文明办主办,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西咸新区周陵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周陵街道司魏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魏老根大舞台艺术团协办。
乡约公园筑起文明根基

活动现场,司魏西村党支部书记司超才分享了该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先后召开十余次村民议事会,围绕邻里和睦、环境卫生等八个方面,制定了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让文明理念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占地5000平米的“乡约公园”是司魏西村文明浸润的重要载体,园内不仅设有《村规民约》宣传栏、法治长廊,更将“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体检”等新“二十四孝”故事绘上墙体,与公园乐声阵阵的休闲氛围相映成趣。村民们在此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文明的熏陶。
“微光西咸”传递文明之光
“微光西咸”故事会环节中,两位讲述者带来了充满温度的文明故事。文博志愿者李亮凭借深厚学养与饱满热情,分享了自己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志愿讲解经历——通过为不同年龄层观众“量身定制”讲解内容,用生动事例让厚重历史变得亲切可感,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花馍非遗传承人张卫辉以质朴语言,讲述自己在传统手艺传承与创新路上的探索,一个个面团被赋予“生命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手艺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两人的宣讲赢得阵阵掌声,村民王女士感慨:“平凡人也能发光发热,这些身边人的故事特别鼓舞人心。”
活动还为西咸新区在2025年新涌现出的“西安好人”代表颁发证书并赠送“先进典型礼遇卡”。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公交女司机杜淑娟,有43年如一日侍奉婆婆的孝顺媳妇尹玉莲,有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的无人机工程师孟晨,还有身残志坚、热心公益的李迎库。这些点点微光共同汇聚成西咸新区最动人的文明底色。
“诗意互动”激活文化基因
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随后上演。一袭白衣、手持酒樽的“李白”登场,以激昂语调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瞬间将观众带入盛唐诗酒年华。随后的对诗互动环节更让现场成为“流动诗歌课堂”,从老人到孩子,大家争相接句,现场气氛热烈。
文艺节目进一步烘托氛围:魏老根大舞台艺术团的快板小品《巧逢重阳接娘归》,以幽默方式演绎家庭敬老故事;歌曲《乡恋》用婉转旋律唱出游子思乡情;村民带来的鼓舞《红红火火》、广场舞《欢聚一堂》展现新时代农民风貌;快板《秋高气爽度重阳》则以传统曲艺传递敬老爱老情感,现场掌声与共鸣不断。
“志愿服务大集”热闹开集
活动尾声,“文明西咸・志愿服务大集”热闹开集。健康义诊、爱心理发、公益摄影、法律咨询、非遗展示等14个志愿服务摊位前,群众络绎不绝。志愿者们用专业服务与真诚微笑,让重阳节充满暖意。
暖意延伸:公益重阳宴温情续航
29日上午,西咸新区上林街道奥园西区社区同样暖意融融——湘味楼餐厅第十四届重阳公益敬宴活动在此开席,约500名70至80岁的老人们欢聚一堂,共享佳宴、共话家常。
活动前期,湘味楼提前登记报名,确保老人有序参与;当天,社区“红马甲”志愿者全程引导,贴心提醒安全事项。湘味楼负责人王群淲分享14年来的敬老心得:“敬老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的承诺。”现场还为长寿老人代表送上慰问品,为大家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五十桌流水席上,酱龙骨、常德酱香鸭、陕西墩子汤、臊子面等家常菜,以及甜而不腻的重阳糕、暖胃豆浆,均贴合老人饮食需求。75岁的李阿姨称赞:“臊子面好吃,服务也贴心,像回自己家一样。”席间,沣河森林公园秧歌队、奥园秦腔团等群众文艺团队带来的秦腔与歌舞表演,更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湘味楼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理念:他们为环卫工人搭设“爱心驿站”、每年小年摆团圆宴、中高考送爱心物资……十余年来,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200万元,惠及群众1.1万余人次,负责人王群淲获评“西安好人”,成为西咸新区温暖的“爱心名片”。
今年敬老月期间,西咸新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先后组织了“银龄大集”、人口老龄化国情区情教育、普法宣传、健康义诊、老年人体育文化节等多场活动,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