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致敬“我们身边的张富清”

7月28日,陕西省2019年庆“八一”暨“最美退役军人”颁奖晚会在西安举行。沣东新城退役军人李俊麟荣获“陕西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image.png

今年88岁的老人李俊麟,家住沣东新城陕一针小区。

1945年7月,仅仅13岁的李俊麟就入伍参军了。1947年,在山东刁屯战役中,李俊麟的左胳膊被迫击炮炸伤。当时,解放军野战医院医疗条件不好,连酒精等基础的消炎药物都缺少,李俊麟被炸断的骨头没有接上,被认定为五级伤残。

image.png

出院后,部队本来安排送李俊麟去上学,但他克服种种困难及身体的病痛,坚持回到前线,参加淮海战役。随后,跟随部队渡过长江南下,沿着京沪铁路,解放了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地。

1950年,李俊麟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李俊麟回忆,在朝鲜作战时,天冷山高,自然环境恶劣,后勤供给也极度匮乏。战争初期,志愿军们煮熟的土豆在战场上被冻成硬邦邦冰棒,咬不动,必须得用刺刀切成小块才能吃。

image.png

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李俊麟和战友们依然坚持奋勇作战,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次,在成功摧毁敌军的机场后,李俊麟留下了两把不锈钢餐具和一只手表当作这次战斗的纪念品。

在李俊麟的整个军旅生涯中,大小战役的各种文书、勋章、纪念章、战利品等,他都一一仔细保留。“我把渡江战役的纪念章弄丢了,几十年没有找到,特别遗憾。”李俊麟说。

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各类纪念品是他一生最珍贵的守护,承载着那段炮与火、生与死的动人故事。他要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后人,让后人们时刻铭记那段光荣的革命历史,牢牢记住革命先辈们的历史功勋,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1955年退伍后,李俊霖原本被安置在上海市纺织工业局针织内衣工业公司工作。1958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妻儿老小来到陕西,进入陕西第一针织厂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同工厂上下职工不分昼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了陕西第一家针织厂。

无论是在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不管大小事情,李俊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堪称时代楷模。

image.png

近年来,沣东新城全力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加强资金保障,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也吸引着从祖国各地约12000名退役军人来到沣东新城工作生活。

今年90岁的张茂山,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西纺一村。老人虽然听力开始下降了,但当回想起11岁的入伍经历时,似乎突然就打开了话匣子。

image.png

1940年,11岁的张茂山在山西一地主家干活时,因不满地主儿子的欺负,动手打伤了地主儿子的腿,紧接着,他便逃出了村子。在路上,遇到了两名八路军侦查员。恰巧,八路军侦查员要潜入一个被日军占领的村子去打探敌情。能上树会下河的张茂山,一番乔装打扮后,独自溜进村子,帮八路军侦查地形、道路及驻军情况。

依靠张茂山提供的情报,当晚八路军突袭村子,消灭日军300余人。次日,在表彰会上,张茂山入伍。因年龄小,张茂山被安排到后勤保障部,主要负责打麻绳拉鞋底。

1942年,在太行山大扫荡中,张茂山一班十几人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艰难反击。最终,张茂山的腹部、头部严重受伤,被定义为八级伤残。

image.png

1943年,八路军开始培养年轻干部。因表现优秀、政治过关,张茂山被组织安排在延安,做招待班班长。朱德等首长爱吃什么,张茂山至今还记得。

随后,张茂山回到了北京。在给首长当警务员和学习深造两个选项中,他选择了去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文化学校学习。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茂山再次奔赴前线参战。直至1951年,从北京军委调往西北转业。

受父亲的影响,张茂山的儿子也选择了参军,他的女儿在找对象时,也要求必须是军人。现在,他们一家两代3名军人,“光荣之家”的牌匾分量十足。

2009年入伍的钱晔,曾是为一名武警通信兵,现如今是沣东新城一名物业服务人员。

在部队服役期间,钱晔多次参加抢险救灾工作。2013年7月22日,他奔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的地震救灾一线,坚持在余震中进行搜救任务。钱晔因在救灾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image.png

2014年,也就是钱晔当兵的最后一年,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另外一枚值得珍藏一生的奖章——武警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

“物业本来就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比较辛苦。如今在物业服务方面,我一直沿用在部队养成的吃苦耐劳以及执行力,这些品质如同天性一般长在了我的身体里。”钱晔说,感谢在部队多年的锻炼,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品质,让他在现如今的岗位上大有收获。

27年前,孙巨擘曾是一名高炮兵战士。如今,他在沣东集团·农业公司水电、能源中心,负责保障全公司的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一切都干得得心应手。

image.png

“当兵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能够适应任何环境,再苦再累都可以接受。当兵的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无论干什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到最好。”孙巨擘说。

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孙巨擘退伍后,在地方工作中努力钻研水电维修,几年下来成为这一方面的专业人士。

2015年退伍后,李婷来到沣东新城,在沣东城建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image.png

历经军队的几年磨炼,李婷由爱哭泣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英姿飒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虽然经历了最严的部队生活,有时也会觉得很辛苦,但是我依旧感谢部队,因为她塑就并激发了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也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好的影响。”李婷说。

目前,李婷在所在公司负责档案管理、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等工作,需要足够的专业素养以及细心和耐心,于是她把在部队积累的能量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当中。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沣东新城各级各部门不断优化辖区各军队单位和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工作,形成了“尊崇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部队”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