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一所学校都是创新的“试验田”,每一堂课都是思维的“碰撞场”,每一次课间都是活力的迸发点。
西咸新区以特色教育厚植育人根基、以科技教育点亮智慧星火、以“课间15分钟”激活成长动能,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勾勒出“教育强区”的清晰轮廓。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多元包容的生态中成长为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中有光的时代新人。”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绿茵传承
4月19日,西安沣东足球公园里,一场比赛正在激烈进行。西咸新区代表队的2号球员徐梓嫣以一记精彩射门,踢进本赛季第25个球,稳居射手榜榜首。西咸新区代表队以7∶0的比分战胜莲湖区代表队,赢得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项目比赛(女子丁组)冠军。
“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教练秦新秦自信地说。这支来自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阿房路一校的女足队曾连续7年获得西安市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冠军,仅过去一年,就获奖28个。
25年的任教生涯中,秦新秦影响了很多女孩的选择,翁高璐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她参加招教考试,又回到这个熟悉的校园。
“当时秦老师教我的时候,用双手托住我的足弓,一点点矫正动作细节。这个画面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现在,我也成了一名教练员,在面对队员的时候,也会用这种耐心的方式教她们。”翁高璐说。
阳光下,六年级学生李雨涵抱着足球,眼里满是憧憬:“看到很多大姐姐能代表国家队比赛,我很羡慕。我以后也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眼下,她正在准备升学考试,足球训练成为她实现全面发展的成长阶梯。
望着操场上追逐足球的孩子们,秦新秦坚定地说:“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做自己的‘冠军’,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课间提质
4月28日8时50分,铃声拉开阳光大课堂的序幕,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五小学里瞬间沸腾起来。二年级学生侯景熙和王钰涵默契地打过招呼之后,开始带领大家练习刚编排好的啦啦操动作。
体育老师古建文介绍,因啦啦操对场地、器材和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普适性强,已融入大课间活动与校园演出,成为校园文化特色。为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他还考取了陕西省体操协会大众蹦床裁判员资格证书。
校长蒋亚红介绍,今年春季开学后,学校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并且每天开设一节40分钟的阳光大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和放松身心的机会。“只有动起来才能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她说。
为了让2200多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乐起来、强起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五小学构建了“体能训练+兴趣拓展+文化浸润”三维体系,因地制宜开发了传统运动区、现代竞技角、创意工坊、智慧运动站、心灵放松圈、跨学科乐园六大活动板块。学校还建立了“课间活动资源库”,每周更新活动菜单,学生可通过教室智能屏自主预约热门项目。
家长说:“孩子更开朗了,回家后愿意交流校园趣事,还主动带领全家做运动。”教师也反馈:“课间充分活动后,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也提升了。”
智启未来
西咸新区秦汉中学VEX社团七年级学生康睿轩介绍,他们的工程小车搭载动力弹射装置,需快速投入20个球完成打点得分。为优化装置,团队要制定比赛策略并记录。从小接触编程的他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初中后加入社团。
这所学校推行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融合特色活动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多种路径,构建起“基础+拓展+创新”三级科技教育体系。
“12年贯通式培养工作的开展,激发孩子们学习人工智能以及编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西咸新区秦汉中学科创中心主任李刘浩说。
学校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35所北京名校共享课程体系;与陕西省大数据集团建立校企合作,直接指导学生学习实践;与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实验室共享资源,让学生能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李刘浩在内的8位教师获得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讲师认定。
康睿轩说,该课程有效提升了他的空间想象、设计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比赛中与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经历,也让他有满满的成就感。
会议室里大大小小的奖杯记录着辉煌的战绩。2024—2025赛季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国际签名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仅国家级以上奖项就有30余个。
为了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西咸新区已累计创建西安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