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2025年新区决胜全年的号角,新年开启,辖区各地干劲十足,迎来了红火的开局,不管是科技蓝还是生态绿都在初春时节焕发出蓬勃生机。
复工复产开门红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位于创新港不远处的先进钛合金材料产业园施工现场就已全部复工复产,工人们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正忙着大干快上,确保项目能在2026年12月如期竣工投产、达能达产。
这座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主要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温钛合金熔炼示范生产基地,整体投运后将进一步丰富完善新区钛产业链,助力新区航空航天等产业升级。项目一期去年4月份开始施工,30天完成地基基础施工,11月25日即建成交付,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
先进钛合金材料产业园的高效建设离不开新区高效服务。早在项目开工前,新区经办人员便提供了上门对接、资料预审、全程代办等服务,3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节省了报建时间。
新年伊始,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灯塔工厂”生产线已全面运转;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上百名技术人员在研发中心里攻克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核心技术......一个个好项目复工复产,带动西咸新区整个产业向新发展。2024年,新区新能源、新材料等 7 个先进制造业产业方向实现产值643.1亿元,新建、续建63个重点工业项目,通过链群提能级、创新育优势、企业强引擎、项目蓄动能,促进产业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今年,新区将继续坚持产业立区战略,持续做大做强“4+1”产业体系,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建设,加快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工业投资打好坚实基础。
研发制造科技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西咸新区,科技蓝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新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2月5日开工第一天,位于沣东新城建章实业产业园的西安安科讯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讯)内,生产线高速运转,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已经专注地投入到科研创新当中。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科讯坚持走自主研发和高端智能制造之路,聚焦数字能源、新能源、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为华为、汇川、英威腾等优秀企业提供服务。
去年7月,安科讯签约入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通过上下联动的服务保障协同工作机制,靠前服务。去年12月,安科讯的全流程数字能源产品生产线就实现竣工投产。生产线聚集了200多名人才,月产品出货量可达3万台以上,年营收达4.8亿元。
新岁启幕,企业经理刘岁霞干劲十足:“我们生产的光伏、储能、伺服电机编码器及工控产品将陆续‘见世面’。”
在西咸新区,更多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此会汇聚。2024年新区入库科小企业6878家、新增高企2450家、总量4100家,高企新增数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全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小站”带来生态绿
2月10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物流聚集区内,载满包裹的货车往来穿梭,等待装卸货的货车司机都暂时熄火离开车辆到“生态小憩驿站”休息,到装卸货时再来发动车辆。
为减少重型载货车辆怠速行驶造成的污染排放,空港新城在物流聚集区设立了3个“生态小憩驿站”,内设空调、座椅、饮水机等,司机等待装卸货过程中,可将货车暂时熄火,到驿站休息等待。
据测算,这3个“生态小憩驿站”不仅为物流货车运输司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休息场所,更有效减少了区域运输车辆聚集压车怠速时间,每年可节约燃油3600L,减排氮氧化物236Kg,VOCs36Kg,一氧化碳180Kg,二氧化碳450t,兼顾了服务物流从业人员与优化生态环境,效果良好。
近年来,经过系统综合治理,西咸新区的水环境也实现了“质”的变化,2024年6河1湖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立春之日,沣河金湾、昆明池等水系随时可见越冬的斑嘴鸭、螺纹鸭嬉戏追逐,潜水觅食。还有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海绵城市累计建成面积112.8平方公里.......一项项实打实的成效,让新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也让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更高更幸福。
新的一年,西咸新区扛牢国家级新区使命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力促开门红、夺取全年胜,努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