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纵深推进与国家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落地的时代背景下,空港新城不仅是政策落地的积极响应者,更成为绿色创新实践的前沿阵地。入区企业陕西海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海创实业)自主研发的柔性保温新材料,正为工业领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打造“绿色产业化”与“产业绿色化”融合的典范。
当前,工业领域面临新能源消纳压力攀升、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受阻等多重挑战,传统保温方式的弊端尤为突出——效率低下且难以重复利用,设备每次检修都会导致材料报废,形成能源二次浪费。“正是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我们确立了‘生而为节能’的使命,锚定‘满足每1℃需求’的目标。”陕西海创实业总经理李海福谈及建厂初衷时表示。
自入驻空港新城以来,该公司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聚焦高耗能工业装置的节能需求,不仅致力于“保温”本身,更力求为设备“穿上合身的节能外衣”。
“三层复合护盾”外衣,正是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其研发的新材料采用“隔热层+保温层+防护层”,可从容应对-196℃至1200℃的严苛环境,将设备表面温度精准控制在35℃—45℃之间,节能效率提升40%以上。
该公司以“可拆卸、重复用”为理念,通过魔术贴与卡扣设计,实现了保温结构的“自由穿脱”,单人即可操作完成,大幅降低停机时间。同时,该材料寿命可达5-8年,支持数百次拆装,真正实现“零报废施工”,从源头上抑制固废产生,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减碳。
据介绍,以900MW热电厂为例,其近4万平方米的管道和设备采用该柔性可拆卸保温方案后,因材料导热系数低至0.023—0.025W/(m∙k),每年可直接减少热力损失约98万吉焦,对应减少碳排放约9万吨。
具备“金刚不坏之身”的保温套,防水、防油、耐腐蚀、抗老化、高强度面料扎实、缝制工艺精密,这些优势的背后,是真实可感的环境效益与工业运行模式的升级。从“修补式治理”迈向“系统式创新”,从单点技术突破扩展为全链低碳转型。
如今,陕西海创实业的实践已成为空港新城培育绿色创新主体的成功缩影。未来,空港新城将持续聚焦科技、产业与生态的协同增益,引育更多像陕西海创实业般兼具创新力与绿色基因的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肌理,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