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崇文司法所联合社区持续开展“反诈骗、反套路贷、反非法集资”专题宣传活动,通过真实案例拆解陷阱,帮助居民练就“火眼金睛,”守护好辛苦钱。
现场“支招:”这些套路要警惕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手册、设置咨询台等方式,向居民讲解常见骗局的“套路”。“大家看这个案例,张阿姨接到‘客服’电话,说她网购商品有质量问题,要‘双倍退款’,结果按对方要求操作,银行卡里的钱全被转走了……”工作人员用身边事警醒大家,引来不少居民驻足倾听。
针对不同群体,工作人员重点解析了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非法集资三类高发风险。“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远,听了这些案例才发现,骗子的手段真多!”居民李大爷边记边说,“回去要赶紧告诉家里人,尤其是年轻人,别被‘网贷’‘高收益’骗了。”
多样宣传:防骗知识“送上门”
工作人员定期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通过社区微信群、居民朋友圈转发,内容涵盖近期高发骗局、防骗口诀、报警渠道等,方便在外务工青年学习并提醒家人;同时深入社区楼栋、街道商铺,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现场讲解重点内容,比如,“接到陌生电话说‘孙子住院要钱’,一定要先给孩子爸妈打电话核实”“凡是要验证码的,全是骗子。”家住3号楼的王奶奶拿着宣传单,连连点赞:“我们年纪大了,看手机费劲,你们上门讲,听得更明白!”
互动问答:牢记“三不”保安全
“遇到陌生链接,点还是不点?”“有人借钱给你,利息比银行低很多,敢不敢借?”互动环节中,工作人员抛出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结合大家的回答,司法所提炼出“防坑三要点”:
不轻信:凡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比如“免费领”“高回报”“无门槛贷款”,基本都是陷阱;陌生来电、短信里的“权威身份”(如客服、警察、领导),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是“四大禁区”,绝不能告诉任何人,哪怕对方说得天花乱坠。
不转账:只要涉及“先交钱”(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一律拒绝;遇到可疑情况,先和家人商量,或拨打110、96110(反诈专线)咨询。
现场还为答对问题的居民送上了印有反诈标语的宣传品,让大家进一步加深记忆。
此次活动有效增强了居民的防骗意识。崇文镇将持续发力,通过多样化宣传活动,让防骗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守护好辖区居民的“钱袋子”,让幸福家园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