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泾河新城茶马大道的施工围挡内,工人们正为定向钻施工做着最后的准备;数百米外的泾河花海区域,新建的再生水厂已勾勒出清晰轮廓,设备安装工作紧锣密鼓推进。连日来,泾河新城再生水利用项目(一期)的管道工程与水厂建设双线并行,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计划明年实现全线贯通并投用。一张覆盖新城的再生水“循环网”,正加速成型。
全程采用新技术
设备管线“零碰撞”精准安装
作为提升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泾河新城再生水利用项目占地约6.4亩,设计最高日输水量达8000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为秦汉新城垃圾焚烧厂提供水源,富余水量还将用于道路养护、绿化浇洒等场景,进一步拓展水资源利用空间。
该项目以泾河新城第三污水处理厂的出厂中水为水源,分为两个标段推进。其中,一标段施工环境复杂,需应对多道路与基础设施交叉的难题。建设团队采用水平定向钻非开挖技术,在保护既有设施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关键节点原水泵站建设中,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开展可视化建模,精准规划设备管线布局,实现“零碰撞”安装。
在茶马大道管道施工现场,两名身着橙色工装的工人正仔细清除PE管道口的污渍。施工队长高博介绍:“管道接口质量直接决定拖管施工成败,热熔焊接作为定向钻施工准备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控。”
截至目前,一标段总长8.9公里的管道工程进度已过半,其中沣泾大道至正阳大道段原水管道已率先投用,沿途可见市政洒水车连接预留取水栓接口取水。
“压力管道选用环保耐用的PE管材,设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一标段项目副经理贺攀表示,这段作为再生水系统“源头动脉”的管道,每天可输送约1000立方米中水,能满足日均100车次的绿化浇洒需求。
深度融入新发展理念
全过程管控保质量
视线转向数公里外的瀛洲三街泾河花海公园,再生水厂主体结构已全面呈现,综合水处理车间、综合泵房吸水井及配套功能室的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施工均已完成,进入设备安装关键阶段。
厂房内,“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的工艺管道如同“血管”般有序排布,工人们正在专注进行设备安装。“目前设备安装已完成60%,预计下个月启动装饰装修工作。”项目总工王斌指向中控室位置介绍,未来这里将实时显示进水COD值、产水率等关键数据,实现全流程智慧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便深度融入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建筑为例,建设团队充分利用再生水厂大面积平层优势,设计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光伏装机总容量可达122.76千瓦峰值,年发电量约15万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重提升。
从地下管线的精密施工,到厂房顶部的绿色能源布局,这座再生水工程的每个细节,都在描绘西咸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未来图景。待明年项目全线贯通投用后,这条“绿色水脉”每年最高可生产再生水290万立方米,替代市政自来水服务于工厂生产、绿地灌溉、河湖补给等场景,激活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