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尾声,返程安全提示请查收

国庆、中秋小长假已经步入尾声,返程高峰已至,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明天就是工作日,这些提示请您关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10月1日至8日国庆节放假调休共8天,10月11日(星期六)别忘了定好闹钟

近期天气信息

西安市气象台2025年10月8日7时59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目前西安市南部山区局地已出现6级左右短时阵风,预计未来24小时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西咸新区的部分地区将出现4级左右偏东风,阵风6级左右;其余区县将出现5级左右阵风。请注意防范。

具体天气信息:

7日夜间至9日白天以阴到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回升至24~26℃,伴有5-6级短时阵风。后期9日夜间起至12日仍有一轮阴雨天气过程。由于前期降雨量大,土壤饱和度高,需关注地质灾害的滞后性。此外,近期近地层湿度较大,凌晨至早晨时段易出现大雾天气,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8日:阴天转多云,南部山区有分散性小雨或阵雨,17℃~26℃。

9日:多云转阴天,夜间有小雨或阵雨,伴有5-6级阵风,16℃~24℃。

10日:阴天转小雨,15℃~19℃。

11日:阴天有中雨,偏北、偏西地区局地大雨,14℃~18℃。

12日:阴天有中到大雨,13℃~16℃。

13日:阴天转多云,11℃~23℃。

14日:多云间晴天,12℃~23℃。

返程路上

这些安全事项要注意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如何调整?指南请收好。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等现象,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

专家提示,如果您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睡眠紊乱。假日期间,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手机沉溺。假期长时间刷手机,不仅会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引发头疼、颈痛、腰背痛等不适。

疲劳焦虑。节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等情况。

肠胃紊乱。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

“节后综合征”如何调整?调节睡眠生物钟。

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谢江表示,在假期后半段,要有意识地去限制睡眠,不要让睡眠过长,避免出现“星期一综合征”(即上班前夜睡不着,到工作那天就非常疲劳的状态)。

节后上班不在状态,应该怎么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主任刘竞介绍,假期后刚开始工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烦意乱,或觉得注意力不够专注、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不高的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放松、正念冥想、闻香,还有其他的一些运动,来调整状态。

合理安排作息  避免假日“心脏综合征”

假日期间,饮食的不规律和作息的颠倒等问题,除了会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因此,假期休息还要警惕另一种综合征——“心脏综合征”。

专家提示,假日“心脏综合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大部分人是由于疲劳和生活节奏改变引起的。此外,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加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几率。

专家介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许能让症状在短期内消失,如改善睡眠、清淡饮食,少饮酒不酗酒等。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哪怕是熬夜,都可能会使得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假日期间,更应该合理安排作息,规律服药。如果通过改善不良习惯,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