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咸新区以政策“及时雨”精准浇灌就业沃土,截至7月,全区共发放各类就业扶持资金2423万元,惠及97家企业,393名就业困难人员。
企业减负增岗
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作为西咸新区重点培育的医疗科技企业,陕西国睿心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睿心创”)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之一。该公司位于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园,聚焦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覆盖第一至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涉及医用设备、生物检测技术等领域,同时提供技术开发、咨询、转让及推广服务。今年,在新区政策支持下,国睿心创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
“8万多元的社保补贴有效降低了我们的用工成本,让企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扩大生产上。”国睿心创人力资源负责人李经理表示。
沣东新城入驻企业西安燧石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享受新区社保补贴、吸纳应届生补贴等政策红利共9.18万元,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还扩增了技术团队规模。
真金白银的补贴背后,是西咸新区落实西安市“稳就业、保民生”决策部署的关键行动。社会事业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政策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压力,更形成了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
以社保补贴为例,企业每吸纳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可获得该企业缴纳社保基数最高的补贴,直接降低用工成本30%以上。
而对见习生每月1700元的补贴,则让燧石科技今年留用率提高至85%。“政策兑现就像及时雨,既稳住现有岗位,又吸引更多毕业生选择新区。”该公司人事总监表示。
全链条服务加持
就业生态持续优化
近年来,西咸新区精心构建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在地铁16号线秦创原中心站附近,3500平方米的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已成为服务企业的“超级枢纽”,形成招聘一条龙、政校企地一体化、入职培训一站式、员工录用一件事、政策兑现一揽子、人力资源服务一条链的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针对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西咸新区还打出精准服务“组合拳”。前不久,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校内举办了一场校企洽谈会,会上聚满了20余家企业,396个岗位虚位以待,258份简历穿梭于计算机、财税、营销等领域的展位间。会计专业的王青青攥着简历在陕西润通财务集团的展台前兴奋地说:“岗位和我专业完全匹配!”当天,共有51人现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
目前,西咸新区已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等3所高校设立就业驿站,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同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1131”帮扶机制(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见习机会),确保帮扶全覆盖。
“就业服务的关键在于主动作为。”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副局长赵宏庆说,“我们坚持‘政策找人’和‘服务上门’,让企业轻装上阵,让人才安心发展,让企业与人才共生共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