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

西咸新区3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二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

近日,陕西省工信厅公示第二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西咸新区3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实践成功入选。

“零碳或近零碳”工厂

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绿色低碳技术

绿色铅盐单液流电池(无膜)储能技术

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氢能交通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

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位于能源金贸区的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服务商,该公司深耕充电、储能、微网等领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攻克了超大功率充电技术难题。

绿能慧充自主研发的800kW分体式液冷直流充电机、1000kW分体式直流充电机、2.5MW分体式直流充电机、自动充电机器人等产品,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核心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超充技术的空白。近年来,其生产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机已广泛应用于全国10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欧洲、日本、冰岛、土耳其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节能降碳方面,绿能慧充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通过大规模使用太阳能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降低碳排放量;同时,采取研究先进节能技术、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使用节能灯、循环利用废弃物、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构建的数字能源服务网络成为一大亮点。绿能慧充借助完善的数据采集网络获取生产参数和能源数据,经处理分析并结合生产工艺评估,实时提供能源平衡信息和调整决策,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与供应,提升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沣东新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的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转化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该公司最新研发的绿色铅盐单液流电池产品,成功攻克了储能电池设计制造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解决了传统液流电池寿命短、容量小、温域窄、不环保等问题。

“它独特的单一电解液双极性结构设计,去除了电堆中的离子隔膜,双极板之间正负极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衔接,使其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和功能效率。”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介绍,在-40℃到50℃区间,电堆的效率均可达到81%以上。该产品具有安全性高、温域宽、绿色环保的特点,不仅在极端温度下保持高效率稳定的性能,还能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公司已在西咸新区建成一条30兆瓦的中试生产线,获得9项授权发明专利,获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协会、中国储能网联合颁发的2023年度中国新型储能最具投资价值新势力奖,同时形成1300余万元商业化订单,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

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

位于泾河智造创新产业园的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供氢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累计获45项专利,主导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持续推动氢能装备迭代升级。

此次入选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名单的氢能交通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企业自研的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层等9项专利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氢气利用率和疏水性能,使氢燃料电池转化效率最高达到55%。同时,将锂电池无人机的续航时间从10-30分钟提升至5-12小时,极大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除了该技术,盛世盈创自主研发的氢能助力车已亮相西咸新区诗经里景区,为游客带来新体验;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冯国栋团队攻克氢气检测胶带技术,突破反应时间瓶颈,产品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将彻底解决户外涉氢设备检测难题,填补国内空白;与协氢新能源合作打造的年产5万台套产线已经投产,氢能单车、无人机等场景。

近年来,西咸新区聚焦新能源、储能赛道,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绿色企业。此次三家企业入选省级试点,既是创新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践行“双碳”战略的缩影。下一步,新区将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新兴能源产业布局,以核心技术加产业集群,凝聚新能源产业强劲力量,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活力,助推区域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