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

实地探访全省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


无人机试飞基地是企业开展性能测试与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对于从业者而言,便利的审批流程、宽阔的空域、齐全的设备及专业的指导,是理想试飞基地的核心要素。今年2月28日,由陕西电信联合西咸新区打造的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在西咸新区正式揭牌运营。该基地位于昆明池景区旁,集研发试制、检测验证、试验飞行、试航服务、飞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

运营近半年来,这座基地是否满足了从业者的期待?近日,原点新闻记者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填补空域空白

完善产业链条

“陕西无人机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面临试飞空域缺失的难题。而试飞是无人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我们基地的建设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一基础条件。”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负责人魏晓兵介绍道。

作为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其占地101亩,已累计获批约145平方公里、真高200米的试飞空域(试飞前需按规定报备),为助力企业改进产品,基地正联合中国试飞院、西安质量技术监督研究院组建试飞检验检测中心,实现试飞后快速出具检测报告,便于企业根据报告优化调整,直至产品达标,从而推动无人机产业链的完善。

技术加持

保障飞行安全与效率

基地内配备了中国电信自研的无人机仓,可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降、自主充电,有效解决了无人机续航和无人管理问题,推动无人机标准作业无人化、非标作业少人化。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引入的中国电信“天枢设备”,借助5G、4G信号传输数据,摆脱了传统无人机数据链传输易受干扰的困境。目前,中国电信正推进量子加密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作为当前最先进的安全技术,能确保无人机飞行安全,且同一个基站可同时支持上千台无人机运行。

在飞行指挥中心,中国电信自研的“星巡平台”(低空监管平台)承担着空域规划、监管与服务三大功能。平台通过红、蓝、绿三色分别标注禁飞区、管控区和试飞区,并清晰显示高度信息,构建出立体空域管理体系。航线规划遵循“先水后陆、避开人口密集区”原则,保障空域飞行安全。此外,平台还负责空域内雷达、气象监测、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管理。该基地还部署了全省首个5G-A组网基站,在传统5G基站基础上增加毫米波雷达,实现通信与感知双重功能。

企业受益显著

产业集群初现

故源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试飞基地合作后,企业告别了前往数百公里外试飞的历史,大幅降低了来回运费和人员成本;试飞排队周期缩短,使企业能快速获取试飞数据,缩短研发及上市时间;同时,基地在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扶持政策,助力企业更快推向市场。

西咸新区通过打造试飞基地,为无人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测试环境。基地内河流、湖泊、平原等多样场地,可帮助企业验证飞行器性能,提升安全系数。同时,联合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迭代,推动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西咸新区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已达106家,涵盖材料、整机、检验检测、培训及飞控系统等多个领域。

此外,新区已制定印发《西咸新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奖补措施》等政策,明确了以低空应用为牵引、以无人机全产业链为核心,大力发展低空制造和飞行服务业的思路。去年8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复同意西咸新区建设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计划通过3年建设,形成全省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同年,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如今,“低空经济”在西咸新区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