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寺街道“和事佬”老高:做好群众解难的“及时雨”

“大家都是乡亲,有问题矛盾咱及时沟通,多方解决。”在王寺街道人民调解室门口,高余良正与群众挥手告别。“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再有啥事随时来找我老高。”高余良语重心长地说。

68岁的高余良是西咸新区王寺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有着数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又在辖区担任村委会调解主任6年,在2020年正式进入王寺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后,2021年便获得沣东新城“优秀调解工作者”称号。

自从2020年年从事这份工作以来,已经化解百余起家事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人事、征地拆迁、邻里关系、金融纠纷等各类民事纠纷。高余良的尽职尽责都被群众看在眼里。

今年,西咸新区王寺街道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在调解日常矛盾纠纷中快捷、利民、便民等优势,打造成立了“老高解忧”个人品牌调解室,并从王寺司法所选聘了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调解室日常工作,牢牢筑起化解基层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牢记群众事,无小事

走进“老高解忧”调解室,满墙的锦旗映入眼帘,一张调解程序表挂在最中间,放在墙角的柜子里装满了文件,高余良将烧好的水一杯一杯递给前来群众。“天凉了,先喝杯热水,咱都坐下说。”看着双方当事人坐下,老高才坐在座位上,拿出本子和笔,了解双方矛盾始末,恰到好处地让双方倾诉。在了解完情况后,高余良将双方矛盾之处件件拆开分析,指出双方不足之处,趁着双方都有松动之时,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两个小时沟通,一家人高高兴兴走出调解室大门,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化解。

“群众无小事。要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对症下药,找到合理的双方都满意的最佳解决方案。”他说。墙上挂着的每面锦旗都代表着群众解开的心结,成功化解的矛盾。

在成立“老高解忧调解室”之后,有更多的群众前来寻求帮助。调解内容涉及多方面,他一有时间就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与法》等专业书籍,并认真向律师学习,对一些基础的法律法规也有了一定了解,能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3年2月16日,辖区居民史某某因2万余元的工资一直被公司拖欠,遂向高余良求助。他立即受理,并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了解核实了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调解方案。在经过与用人单位的多次沟通和协调后,最终4月底,史某某成功拿到了工资。事后当事人史女士兴高采烈地向老高送来了锦旗,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

“这份工作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服务,这是我的职责,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高余良说。

当好贴心人,暖心人

日常生活中,高余良也时刻留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

2023年春节期间,高余良外出散步回家时发现小区门口道沿上坐着一位老人,衣裳单薄,冻得手脚不停哆嗦。直觉告诉他,老人遇到麻烦了,他当机立断上前询问,老人因患病,已无法准确说出地址及家人联系方式。他经细心沟通得知,老人75岁,因琐事与老伴争吵后赌气离家出走。高余良边劝解宽慰老人,边打听家人联系方式,最终在过路群众热心帮助下,,老人被儿子及老伴接回家里。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不仅要能解决居民的上门求助,还应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群,及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高余良说,所有的等待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能快速调解好每起纠纷,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去,是高余良长期总结和学习的结果。“要快,要有理有据,要公平,最终达成一个‘和’字,我能做的就是用法阐明事理,用心尊重意愿,用情解开心结。”他始终强调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凭着一颗为群众着想的爱心、秉公办事的公心,收获锦旗无数,为王寺辖区的平安和稳定奉献一己之力。

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高余良用心用情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解于萌芽,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王寺辖区落地、扎根、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