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张街道:“两室一站”,百姓身边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底张街道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锚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业务能力、打造特色品牌,纵深推进“两室一站”创建,打造一站式“15分钟法律服务圈”,以更为专业、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区域内矛盾纠纷“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两室一站  聚焦“联动度”,服务一站式

为高效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底张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在幸福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两室一站”(忒娃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多元共治”变“独唱”为“合唱”,以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两室一站”实行“站点吹哨、部门报到”的运行模式,做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相互赋能。对于常见的一般性纠纷,联系忒娃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对复杂矛盾纠纷,统筹“两室一站”、职能科室人员共同协作,形成多种力量参与下的矛盾纠纷调解格局,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自行动开展以来,已为群众成功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纠纷。

忒娃调解工作室  “专业度”,吹和谐新风

“找忒娃,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在底张,说起“忒娃调解工作室”,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

2023年8月8日,因与昔日朋友十几年前的合作纠纷反复沟通多年未果,辖区群众邓师傅找到了特娃。十几年前的相关证据已丢失,不具备向法院起诉的条件。如果起诉,伤了感情;迟迟谈不拢,双方都不满意。在工作室成员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下,短短两周后,两个几乎反目的朋友握手言和,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忒娃调解工作室由张特娃等辖区3名有声望、知民情、懂法律、有爱心、善沟通的群众负责辖区各类纠纷调解,让和谐新风吹进居民心坎里,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截至10月份,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41起,涉案金额209.74万元。

心理咨询室  聚焦“有温度”,守护万家灯火

为切实关注群众身心健康,积极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底张街道特别创建“心理咨询室”,由1名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适时坐班,针对家庭、消费、教育、租赁等各类问题,帮助群众纾解困惑。

居民小事,民生大事。群众遇到不痛快、想不通、难解决的事情,可以线上咨询,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聊家常、引导释放等多样化的心理疏导,负面情绪瞬间烟消云散了。

有些来调解矛盾纠纷的群众,都带着较强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发生口角,心理咨询师给予亲切的理性开导,及时缓解来访人的焦躁情绪,引导其依法理性反映诉求,调整不合理认知,达到“坐得下、听得进,有触动”的效果,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聚焦“精准度”,前移进社区

为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底张街道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由街办前移至幸福里社区,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街办聘请的法律服务团队,建立了“一对一”法律服务机制,每周一、三、五轮流值守,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

据了解,聘请的专职法律顾问长期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熟知村社民情和各类法律法规。辖区群众来此可以寻求免费的精准的专业的法律咨询、调解、援助等服务,让公共法律移步可至、触手可及。

截至10月份,法律顾问向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493件次,提供法律咨询615余次,开展法治宣传11场次,法治讲座10场次,受益群众4197人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下一步,底张街道将继续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向更深更细处延伸,不断织密调处网络,让群众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司法为民的速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