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年关将近,正值冬季蔬菜陆续成熟、采摘、销售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天气持续低温,给农业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在北杜街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各类特色果蔬在农户的精心管护下长势正旺,销售正火。这里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近年来,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壮大集体经济、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紧紧围绕挖掘特色优势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在“农”与“企”之间搭建立体化合作桥梁,纵深推进产业项目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联农带农助农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色产业赋能
放眼望去,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湖产业发展“活水”,滋养着340余亩蔬菜地。走进棚内,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大片栽种整齐的上海青、普罗旺斯西红柿、圣女果等映入眼帘,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为确保产业发展方向明、力量强、步子稳,北杜街道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高端果蔬、品质果蔬,引导群众科学制定种植计划、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北杜果蔬品牌逐渐形成,“北杜西红柿”“北杜甜瓜”等优质农副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已成为新桥、雨润等大型批发市场及盒马鲜生、美团、美菜等电商平台的固定供货商,新鲜时令果蔬也为节日健康礼品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方式。据了解,目前基地年均产量稳定在180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
产业集群聚势
“我包了20个大棚,自从有了这个产业基地,我们这些个体种植户再也不用担心销路,也打消了要账难的后顾之忧,基地对我们本村的种植户还有优待政策,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对我们的蔬菜进行统一收购,去年,我一棚菜年收益能有4万多元,比往年收益提升了20%。”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的龙岩村村民魏苏周脸上洋溢着笑容。
北杜街道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具有共同产业基础相邻村,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下,成立由龙头公司牵头、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共同组成的“北杜果蔬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对联合体成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培训、统一用药、统一收购”,持续为成员提供多渠道技术服务,提升农民蔬菜种植水平;同时对成员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按照“市场价+一定比例上浮”的保护价收购农特产品,转移农民种植风险,为14户农户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益,蔬菜亩均同比增产1200斤,亩产增收 0.3万元。联合体有效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融合渗透,各方优势互补,“农”与“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辖区种植规模从“小而散”逐步向“广而聚”转变,形成了从“一方带”到“多方赢”的共赢局面。
延链补链增效
室外冬意袭来,室内热火朝天,在蔬菜大棚旁边,全新的蔬菜包装分拣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工作人员正把刚采摘出来的蔬菜进行分拣称重,新鲜的蔬菜通过清洗、分类、检测,直接打包运输,极大地缩短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
从田间地头到收购现场,从大棚基地到包装车间,从装车运输再到终端销售……北杜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杜街道办事处指导下,龙岩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入股方式与龙头企业成立“共富公司”,创立北杜“龙扬鲜”高端果蔬品牌,成立果蔬包装物流中心,“龙杨鲜”已成为西咸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西咸农XIAN”最具影响力子品牌之一 。通过公司化运营、品牌化运作,让田间地头的新鲜果蔬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再到礼品的华丽转身,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为企业和村集体互联互通、互补互利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必由之路,一条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丽画卷正在北杜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生动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