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龙头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丰富文化娱乐活动,2月21日,底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二月二、龙抬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1.暖心义剪,剪出一年好彩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2月21日一大早,底张街道“小幸福”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就走进幸福里社区为独居老人义务剪发。志愿者询问老人需求,并按照老人的想法提供“私人订制”。伴随着剪刀“咔嚓、咔嚓”的清脆响声,老人们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人也精气神十足。
与此同时,幸福里社区网格员们也积极行动,化身理发师在各期固定点位提前摆好凳椅,备好剪刀、电推等工具,免费为辖区群众理发。在网格员的专业操作下,一位位银发长者剪掉了一段旧时光,迎来了崭新的一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能享受这种贴心的服务真是太高兴了!”居民毛老师满意的说。虽然是免费理发,可网格员们也丝毫不懈怠,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前来理发的人,认真听取对发型的要求,并尽最大能力予以满足。
2.温馨剪纸,剪出一年喜庆来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民间也有妇女剪龙的习俗,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龙抬头当天,幸福里社区特别举办剪纸趣味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加。活动开始,老师耐心的讲授剪纸文化、技巧,居民们认真听讲、亲手实践,每一剪都小心翼翼。不一会儿功夫,一幅幅龙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大家开心的聊着,认真的剪着,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3.编织绳结,编出一年好日子
绳结编织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彩色的绳子配以各种五彩的绳线,编出形式多样、颇具特色、寓意吉祥的饰物。在编绳结活动现场,细细的彩绳在大家的手中几经缠绕,通过压、穿、整等方式,别致的绳结就完成了,再配上一颗象征喜庆吉祥的红玛瑙,好不精巧。大家兴致勃勃的跟着老师学习绕绳、打结,相互交流编织心得,共同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
4.爱心馍豆,吃出一年幸福味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为了让辖区独居、留守老人也感受到二月二浓厚的节日氛围,网格员们分工有序,将各种口味的馍豆分装到袋子里,送到辖区特殊群体的手中,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区网格的爱心。居民们品尝着美味的馍豆,幸福的微笑一直洋溢在脸上。
5.上门服务,连起一年好运气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幸福里社区行动不便人群,志愿者们开展上门理发服务,帮他们洗头、剪发。“我妈这行动不方便,剪个头发可难了,幸亏有你们服务上门,剪得又这么好。你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一份关怀,太感谢了”!居民王阿姨夸赞道。
6.“童”心传承,舞出一年精气神
为让辖区孩子们能在多彩民俗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和浓厚节日氛围,2月21日,幸福里社区举办“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童’传承”系列活动。
一是知龙俗。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到“二月二”的来历和各地民俗文化。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听讲,感受着这一传统节日的无限魅力。二是采龙气。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春、采龙气,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日的美好。三是龙狮斗。孩子们开心的装饰着龙头、狮头,完成后高高举着两条红黄色长龙,跟着拿绣球的小朋友,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翻腾起舞。
底张街道此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赞赏和肯定,营造了爱老敬老、传递爱心的良好氛围,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贴心便利的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也搭建起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