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张街道多举措推进基层治理议事协商

基层治理议事协商的推进直接关涉人民群众权益,有利于保证决策更具有群众基础、体现群众意愿、展示群众政治选择。底张街道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商量办好事”的两好目标,夯实六有标准建设,让基层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温度。

组织引领有力。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为主线,以搭建协商平台、组建协商队伍、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办村(社)各级成立以党组织牵头的“有事好商量”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及上下联动,明确各级工作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和探索创新力度。

主体融合有路。广纳贤人智慧,参与村级协商议事;按照代表性、广泛性、影响性原则,将村社干部、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代表、群众代表、村内其他类型代表等不同人士纳入到协商议事成员队伍,同时,根据议事协商议题,组织利益双方同时参与,搭建起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之间协商共治的桥梁纽带。

阵地打造有标。按照“议事协商有场地、有议题、有流程、有实效”的要求,各村社配备相应阵地和服务,按照五个统一打造固定议事协商会议室,设立议事值班室、排班表,形成“时时有响应”的议事机制,设立议事征集簿、收集箱,畅通“人人能发声”的议事渠道,设立议事记录本、备忘录,健全“件件有着落”的议事台账,设立议事流程图、公示栏,实现“事事有回音”的议事反馈;并建设议事亭室外议事场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问题的议事协商需要。

协商制度有章。坚持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村社建立和完善《议事协商规则》《议事协商流程》《议事协商管理办法》《红黑榜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使议事协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有依,围绕协商事项深入群众身边了解情况、听取民意,扩大协商参与面,真正把居民关心的愁事、难事、揪心事协商好、解决好,并及时将结果进行反馈和公示,让协商结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治理成就。

激励机制有法。各村社根据完善村规民约,推行干部群众“积分制”,一方面约束党员干部,每月组织各村“红黑榜”评比,对于进入红榜的村社和干部通报表扬,进入黑榜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树立实干实绩导向,激励干部为民做实事;一方面激励群众参与基层事务处理,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实现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红榜”为“表扬榜”,公开表扬好人好事;“黑榜”为“曝光榜”,揭露不文明行为现象的同时要求限时整改。

成果共识有效。议事协商成效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群众遇事通过协商能不能达成共识、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可信度高不高。在开展协商前,各村社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引导党员群众表达意见和诉求,让不同观念碰撞、融合,达成共识。在今年中基层协商工作开展中,如孙家村外来人口长效管理、陈马村环境卫生治理、师家寨村大棚增产增收等议题开展中,各村严格按照基层议事程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召开党支部会议、村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对议题的选题、制度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步骤等多次讨论研究,最终确定适宜村情的方式方法,并及时将结果进行公示。通过议事协商,党员群众凝聚了共识,拉近了距离,想出了办法,培养了感情,消除了隔阂,促进了团结,取得了实效。现在村社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已成为群众处理自身事务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