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街道:垃圾分类让“新时尚”成为居民生活“新日常”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连日来,上林街道聚焦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统筹谋划、查漏补缺,让践行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日常”。

赋能“大充电” 多方联动提实效

协商沟通有“方”。小区垃圾分类负责人与居民多次沟通商议,合理调整垃圾桶摆放位置,设置明显标识,建立完善分类工作台账。

多方联动有“招”。“吹哨”集合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物业、网格员、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集中部署,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知识培训,以点带面,递进式推进分类工作开展。

强化管理有“考”。每周不定时、不定点抽查工作开展情况,依据标准对居民知晓率、参与率等评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靶向式”学习让垃圾分类出实效!

专项“大整治” 动真碰硬有法依

针对近期出现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擅自处理等四类问题,定期“回头看”,充分激发物业等责任单位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督促对标自查自改,切实解决垃圾分类运行中的短板弱项问题。发放《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工作评估细则》,学习《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完善职责分工、投放点设置、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岗位职责上墙、集中收集点等细则要求,签订《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告知表,及时清洗垃圾桶,保障投放点清洁卫生,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让人居生活环境有“刚性”保障。

宣传“进万家” 共治共享聚合力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上林街道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青”力“青”为助环保。“苹果核属于什么垃圾?”“太简单了,厨余垃圾!”通过环保知识竞答游戏,巧妙融入垃圾分类元素,科普分类知识及正确投放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将绿色环保理念根植于“娃娃们”心中。

同时,带领青少年们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现学现卖”,以宣传促分类,形成“宣传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

花式宣传“不停歇”。一是楼栋长“敲门行动”送信到家。倡议楼栋长做生活垃圾分类的“带头兵”,常态化入户走访、全域覆盖宣传,以“敲门行动”将“垃圾分类致居民的一封信”递到居民手中,促进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向“我要分”。二是自编快速分类“口诀”。“能卖钱的废旧的鼠标蓝桶桶,易腐烂的过期食品绿桶桶,如电池打印墨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纸尿裤黑桶桶”,促进居民逐步养成“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三是驻点宣讲答疑解惑。发放宣传册和倡议书,对居民易混淆分类难题、如何辨别四类垃圾、垃圾投放时间等问题一一解答,增强居民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协同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的人居环境。

接下来,上林街道将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工作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在辖区内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抓牢垃圾分类“关键小事”,久久为功,推动成为上林街道高质量发展“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