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街道西电社区治理有方,面貌焕新

“‘便民暖心屋’让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方便办理业务了,还有测量血压、便民雨伞等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渭城街道西电社区居民王奶奶高兴地说。

作为社区议事协商的平台载体,西电社区“友邻议事坊”于今年6月收到居民反映,称社区办公地点距其他小区较远,导致居民办事不便。西电社区“友邻议事坊”迅速受理,在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组织议事协商会议,邀请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物业、社会工作者以及利益相关方等参与讨论。根据全员投票通过的解决方案,西电社区在离社区办公楼较远的电力四公司、电力技校和化纤小区相继设置“便民暖心屋”,每周二、周四在“便民暖心屋”开设便民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办事环境,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电社区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方式,将协商议事融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有效破解了小区停水、物业服务、垃圾分类等一系列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渭城街道党工委领导下,西电社区“友邻议事坊”,在“议”出居民新生活的同时,也为社区加强基层治理“议”出了“七小促七大”工作法,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双提升。

搬起“小板凳”

促进“大沟通”

为解决服务居民“最后一米”,西电社区实行“社区工作日”“服务长”“广场服务办公”等制度,社区包抓领导、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搬起小板凳、支起小桌子,收集群众诉求、宣传党的政策、联合开展活动,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今年以来,成功解决了楼道积存垃圾、邻里纠纷、飞线充电等问题20余件。

举办“小课堂”

开展“大学习”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社区组织了丰富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联合党建、消防、民政、教育卫体等部门,开展党务知识、社区消防安全知识、礼仪文化等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心理、法律等系列知识讲座,满足居民的多元化知识需求。

吹响“小喇叭”

实现“大宣传”

通过“和谐西电”公众号、社区公益群、“服务长”工作群等线上平台,社区及时发布重要通知、政策信息等,便于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动态和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小喇叭”、巡逻队、“服务长”等线下队伍,将反诈、用气用电安全、医疗健康、垃圾分类等政策宣传信息、惠民政策送到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搭建“小舞台”

展现“大文化

为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通过传承习俗、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弘扬传统文化和美德;利用“百姓大舞台”,组织观影、戏剧演出和文艺活动,为居民送上文化盛宴;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为居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穿上“小马甲”

提供“大服务”

为激发治理内生动力,社区发动驻区单位、辖区青年、在职党员等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环境治理、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服务居民9000余人次。在丰富的志愿活动中,居民主体意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

开设“小法庭”

共筑“大和谐”

针对物业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社区邀请专业法律工作者、调解员,通过专题讲座、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形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矛盾不出门、化解在社区”,有效促进了社区大和谐氛围。

管好“小网格”

推动“大治理”

依托辖区6个网格和“三长三员”队伍,社区将党政方针宣传、惠民政策落实、居民需求收集、精准资源链接等工作落实到大小楼栋的每一户,常态化开展安全用电用气及防诈骗宣传、社区治安巡查等工作,逐步扫除社区工作的“盲区”,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和谐不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