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河新城入区企业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再获资本青睐,融资总金额达 3.8 亿元。
据悉,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质子汽车”)作为陕汽旗下“新势力”,专注于全品类新能源商用车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开展研发创新及销售运营。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推广等。
当下,商用车市场仍未走出低迷行情,而质子汽车的融资至少向市场透露出一个信号: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轻量化重卡仍受资本圈认可,是车市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而接下来,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质子汽车能否挑起重担,推动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汽集团)从新能源重卡领域弯道超车、上位头部,值得持续关注。
累计融资超6亿
从股东背景来看,质子汽车的第一大股东为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德创未来),穿透股权发现,其由陕汽集团、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汽车产业上下游公司及运营团队合资成立,为陕汽集团子公司。
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钊同时也是质子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出身清华大学,先后在陕汽研究院、技术中心等单位从事商用车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工作。
据了解,成立不到两年,质子汽车颇受资本青睐,先后获得了中科创星、秦创原科创、清华海峡研究院、香港嘉瑞集团等投资方累计融资超6亿元。
2023年初,质子汽车首轮对外融资就有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简称:混改基金)、陕西秦创原硬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陕西天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的参与,目前持股比例分别为13.35%、8.54%、0.95%。
图片来源:质子汽车
在此次A轮融资中,参与方包括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榆林市城市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陕汽基金、北京橙叶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简称:北京橙叶),老股东中科创星旗下的陕西秦创原硬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追投。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0月质子汽车启动B轮融资,计划在2024年完成,并在秦创原新能源商用车科技发布会上与意向方签署B轮融资投资合作意向书,现场签约金额达5.5亿元。意向投资方中包括北京橙叶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陕西秦创原硬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德载厚投资管理中心、清大明韵(厦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首年销售5亿元
上述融资,体现了市场和投资界对其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的认可和支持。在众多知名投资方的参与下,不仅为质子汽车提供了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资金保障,也预示着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发展将加速。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质子汽车已经进入到深度布局的状态。
作为造车国家队“小号”,质子汽车脱胎于陕汽内部技术成果,在自动驾驶系统、整车和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底盘与镁合金零部件方面均有所突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70%左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20%,拥有多项授权专利。
据统计,质子汽车成立第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左右。目前,公司产品包括牵引车、自卸工程车、卸货车、特种车和环卫车。此外,2023年10月,质子汽车面向社会推出帝江、赤轮、白景、赤光、青骁等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涵盖长途运输、短途多功能运输、特种运输、城市运输、环卫清运等多种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质子汽车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来看,新能源商用车目前的渗透率相比乘用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市场和政策引导下,排放结构、能源结构、运力结构等结构转型趋势更加突出,叠加充换电、加氢等补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新能源商用车技术逐步成熟,新能源商用车可覆盖场景继续拓展,应用规模正在持续提升,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质子汽车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2.43%增长至6.49%。其中,氢燃料重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49%,上半年累计销量位居行业第二,并被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
能否杀出重围?
质子汽车风头正盛,作为联通其与陕汽的“中间人”——德创未来,同样值得关注。
2021年,为将陕汽集团相关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基金投资等融于一体,德创未来应时而生,由陕汽集团(持股50%)、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汽车产业上下游公司及运营团队合资成立。
显而易见,德创未来是带着使命来的。
据报道,根据西安市科学技术局相关通知要求,德创未来被批准成为西安市新能源商用车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旨在解决制约西安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德创未来原执行董事、总经理王钊是陕汽技术中心原主任,两位副总经理也都是技术中心原副主任,大量骨干人员也来自陕汽技术中心。目前,该公司自主设计了145款新能源整车产品,申报125项专利,已获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5%以上。
图片来源:德创未来
除质子汽车外,在德创未来的产业地图中还包括换电站、车用材料、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物联网、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其已累计孵化子公司20家,涉及产业链上下游,而商用汽车的“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轻量化”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譬如,子公司德创数字自研自产的无人值守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已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多地试运行……凭借秦创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的强大科研转化能力,到2026年,德创未来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50亿元,综合纳税5000万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实现运营收益最大化,行业尚有“新能源车辆自重大、购车成本高、卡车维保成本高”等痛点问题亟待解决,德创未来亦不例外。
相关报道称,在购置成本上,质子汽车提出到2026年,要达到电动系列终端售价降低20%、氢能系列终端售价降低40%的目标。
成立德创未来、开辟质子汽车,是陕汽集团探索新模式的新载体,而这位成立两年半的“新势力”能否杀出重围,挑起重担,助力陕汽乃至陕西新能源重卡产业上位头部,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