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一站式”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8月15日,CCTV2《第一时间》聚焦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就“一站式”服务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报道。

央视记者与由执法、生态环境、安全监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走进位于秦汉新城周陵新兴产业园区的陕西华星电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各部门‘组团’来检查,省去我们反复迎检的负担。”公司总经理冯刚表示:“各部门的检查时间统一后,很多执法和检查就会合并进行,这样企业就能专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这一方式,源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全面升级的“无事不扰、有事必应”一站式监管服务体系。该模式作为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后,秦汉新城加快改革步伐,聚焦根治“检查扰企”顽疾,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在规范执法与精准服务间找到新平衡点,让企业留出更多精力“拼发展”。

执法“静音”  监管破题“统”字诀

秦汉新城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安全监管等9个部门的213项高频执法检查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评估,实施 “三维风险分类定级”:一类针对安全生产、环保排放等重大风险点,保持必要且强制的检查频次;二、三类则按风险程度大幅优化检查周期。

更关键的是,建立了跨部门的 “月度集中执法日” 机制。除紧急与专项任务外,各部门需将针对同一企业的常规检查,通过“部门小整合”与“跨部门大联合”的方式,整合压缩到每月指定的1-2天内“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仅此一项,企业平均每月迎检次数已下降超18%。

精准画像  “白名单”企业享“宁静期”

为最大限度助力优质企业发展,秦汉新城推出“监管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这份名单并非终身制,而是对企业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违法记录等关键维度进行严苛“体检”后认定的结果。

截至目前,秦汉新城“白名单”企业已增加至15家,实打实获得了“政策礼包”:除涉及安全、环保等一类事项,或接到可靠举报外,原则上享有为期六个月的“安静生产期”,任何部门不得主动进行现场检查,真正体现“无事不扰”。

但“宁静”不等于放任,“白名单”一年一次动态调整,一旦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将被立刻移出名单并升级为重点监管对象。“获得‘白名单’是认可更是鞭策,这促使我们更加规范经营、珍惜荣誉。”一家入选的专精特新企业总经理表示。

数字赋能    扫码亮证 杜绝随意执法

为彻底扎紧“随意入企”的口子,一项覆盖全域的 “入企扫码亮信息”强制规范于年初全面铺开。无论执法、调研或走访,任何公务人员进入企业前,必须扫描专属二维码。此举确保了每次入企行为都有迹可循、透明可溯。同时建立“上级入企,本级报备”制,有效避免了跨层级重复检查问题。

“每月我们会随机抽取辖区企业进行回访,并结合入企计划、后台扫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入企未扫码、计划外执法、联合执法落实不力等情况进行提醒。”秦汉新城营商办负责人打开后台管理系统介绍道。

对于发现的未扫码强行入企、检查频次异常超标等情况,营商办在全新城通报并纳入考核。目前这套数字化约束机制已覆盖新城290多家规上企业和重点中小微企业。

随着“宁静期”释放的时间红利、“扫码制”带来的规范体验、“综合查”提供的便利服务不断叠加,秦汉新城的“一站式”监管服务生态,正成为吸引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力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