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一家普通的科技型企业,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成长为上市后备公司;当智能机器人在田间地头与云端指尖同步 “耕耘”;当国际货邮吞吐量以92.8%的增速持续“奔跑”,是什么让西咸新区疾驰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
三个关键词——“高新”“高地”“高质”,解码新质生产力的西咸实践。
产业高新
高新技术驱动产业蓬勃发展
一季度,新区工业十大支柱行业快速增长。以海天制药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5.6%,以同力重工为代表的铁路船舶和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4.8%。围绕“4+1”重点产业布局,新质生产力正在新区加快形成。
新技术在“田间地头”——
泾河新城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是陕西目前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建有近2万平方米的红掌温室和超3万平方米的玫瑰温室。园区实施智慧化农业,采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物联网实时监测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与自动化运维设备。
西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M200农业无人车今年已在新区多个水果主产区实现自主化作业。公司技术总监张天昱介绍:“这款产品可适配喷洒、运输、除草等多元农业场景,单机日作业8小时即可覆盖百亩果园。”
新技术在“云端指尖”——
刚一开年,作为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的沣东新城就与西安交大创新港联合举办了机器人产业路演活动。高机动性移动机器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无损破冰巡检机器人、小型勘测机器人等项目吸引了诸多投资人的关注。
新能源充电设备未来将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绿能慧充西咸总部研发基地已研发出智能移动充放电机器人。只需按下启动键,机器人会自动寻找目标车辆,进行开关充电口盖、插拔充电枪、自动充放电等一系列流畅操作。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这款产品是相对超前的一个应用场景,今年将有相关新技术产品投向市场。”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级智能算力枢纽,沣东新城智能计算中心年初完成了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系列产品的本地化部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像给开发者提供了AI领域的‘水电煤’,无需自建算力池即可调用顶尖模型。”
近年来,西咸新区持续坚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落地中国移动陕西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智慧云服务基地、陕西广电网络产业集团总部基地四大运营商数据节点中心,机架数量建设达到3万个,出口带宽数据传输能力超过30T,服务器的存储能力超过100万台。
开放高地
开放经济谱写丝路新篇
一季度,西咸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7%,“空中丝路”新图景徐徐展开。
在空港新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2月正式投运,有效带动了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际航空枢纽能级跨越式提升。一季度,机场累计完成货邮吞吐73494.6吨,同比增长8.3%,超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国际货邮吞吐11958.8吨,同比增长92.8%,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4%。还密集开通西安至意大利米兰、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匈牙利德布勒森、西班牙马德里4条全货运国际航线,加密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全货运国际航线,大西安“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航线网络格局已逐步构建。
通达四方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伙伴选择到新区投资兴业。西咸新区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1824万美元。
在泾河新城,正在加速建设的中马食品产业园(一期),计划通过引进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之一的FGV公司等10家食品公司,形成以棕榈油为主,兼有巧克力、咖啡、果汁等产品,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马来西亚特色食品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3亿元。这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座中马产业园。
在能源金融贸易区,总投资2000万美元、核心业务涵盖氢能与石墨烯技术研发及跨境贸易领域的秦锘华科技区域总部项目正在加紧推进。西咸新区对外开放活力持续显现。
服务高质
营商环境助力区域高速成长
一季度多项数据成果全面开花,工业十大支柱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2%。截至3月底,培育市场主体累计达到85.1万户、在库“五上”企业达到1847家。
随着秦创原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西咸新区加速成长。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由西安交通大学段玉岗教授团队创立。2021年,在秦创原的带动下,团队钻研20余年的科技成果终于从实验室走上了生产线,其自动铺丝机产品实现国产化,解决了我国复合材料加工行业“卡脖子”难题。
优质营商环境加速企业发展,华晟复材投产当年即实现升规。“从落地到投产,西咸新区为我们做足了‘政策攻略’。”企业负责人陈斌说,在新区的帮助下,华晟复材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成长为一家上市后备企业。而在常规情况下,需要5年。
公司先后入选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底完成B轮融资。今年开年,上海、哈尔滨等地多笔订单接踵而至,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未来,西咸新区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耕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吸引各类资源要素汇聚,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续写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