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结果揭晓,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学子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出色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16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位居西安市第五、全省第八。“这是第41个教师节最特别的礼物。”秦汉中学教学管理中心高中部主任、竞赛带队老师韩力表示。
“这次获奖,离不开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老师的悉心指导。”高二获奖学生杨杰麟说,“在生物竞赛实验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严谨地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在与学长的交流中,我找到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些经历不仅帮助我在竞赛中取得成绩,更让我坚定了未来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梦想。”
建校以来,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围绕“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目标,构建“课程筑基、师资领航、实践赋能”三维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
在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上,学校依托生物学科优势,开设了“竞赛拓展”“实验探究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将课本知识与前沿生物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内容涵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科研案例、解读学术论文,帮助学生突破知识壁垒,培养科学思维。此外,学校还利用“学科节”等形式,组织跨年级“生物知识擂台赛”“实验技能挑战赛”,以趣味化、竞技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师资团队的专业引领,是学生冲刺竞赛的重要保障。学校组建了由省级骨干教师+博士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均有多年竞赛辅导经验,熟悉赛事命题规律与学生能力短板。
学校开展“个性化培养”,通过入学测试为每位学生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掌握难点题型,建立“错题复盘机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在赛前冲刺阶段,指导团队还邀请高校教授,分享备考技巧与科研经验,为学生注入信心。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生物竞赛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为竞赛学生开设“开放式实验课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精密仪器,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科学”。学校还发挥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前往秦汉新城渭河湿地公园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动植物生长规律、分析生态环境数据,将课堂知识与现实场景深度融合。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由秦汉新城管委会投资建设,是陕西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百年清华附中在北京市以外管理的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领军团队为清华附中派出的特级教师和北京市、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已形成以北京市和陕西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核心的名师团队,2021年被认定为陕西省示范高中。目前,学校共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113人、专职教师289人,其中47人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学能手、9人获得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秦汉中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时代为志 育人为本 行动为要”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特色办学成效显著。此次竞赛的优异成绩,是秦汉中学推进“五育并举”、深化学科特色建设的生动体现。
未来,秦汉中学将继续完善竞赛培养体系,加大师资与硬件投入,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才华、追逐梦想的平台,助力更多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校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