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泾河新城以创新为引擎,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近日,泾河新城入区企业陕西川承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承储能”)凭借其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成果,荣获2024-2025年度全球液流电池储能卓越新星奖,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企业在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泾河新城在推动绿色能源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作为陕西川承实业控股集团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川承储能自2020年进军全钒液流储能领域以来,以创新为引擎,成功打通了从关键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闭环。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的42kW和47kW全钒液流电池堆已实现稳定量产,不仅能量效率突破81%、电解液利用率超70%,更能以110%超功率灵活运行,展现出稳健的产品性能。
川承集装箱式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如果把储能系统比作一个“超级充电宝”,那么它的核心——电堆,就像充电宝的“能量引擎”。为使这个“能量引擎”持久且稳定,川承储能自主研发了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系统,实现从电堆到子模块、再到功率模块的分级保护控制。如同为储能电池配置了智慧“管家”,通过BMS系统,智能化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时监控状态、均衡能量分配并保障安全运行,为储能产品提供精准可靠的“健康守护”。该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超过20,000次,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全生命周期内容量保持率接近100%,还具备宽温域运行能力,适用环境更加广泛,不畏高温,不怕严寒,可在-10℃至45℃范围内稳定工作。
电堆若将电池堆比作储能系统的“心脏”,川承储能的系统工程则为其构建了敏锐的"神经网络"。自主研发的BMS系统如同智慧中枢,通过电堆→子模块→功率模块三层防护架构精准调控,不仅实现20,000次循环寿命突破,更在20年设计周期内创造了容量保持率接近100%的优异表现。这套系统更能在-10℃严寒至40℃高温环境中稳定运行,历经上千次充放电考验,性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川承上下层式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当我们聚焦储能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时,离不开对系统扩展能力的需求。系统强大的扩展能力时,川承储能的创新空间设计也显现出了独特的工程智慧。企业对研发的全钒液流储能产品采用功率与容量单元化设计思路,支持从千瓦到兆瓦级的灵活配置。标准化集装箱如同积木般自由组合,轻松覆盖从家庭千瓦级到电站兆瓦级的应用需求。其中,集装箱双层堆叠技术更是通过空间优化设计,较传统方案节省了40%的占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日益珍贵的电网站点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这套兼具经济性与适应性的系统,正在电网调峰、风光储能等场景持续释放高效能量。
厂区平面图如今,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轴心,泾河新城正向纵深布局。在这片沃土上,川承储能打造的年产能可达300MW/1200MWh的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已拔地而起,如一颗“新星”融入产业脉络里。在这里,企业不仅具备规模化制造能力,更构建起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益管理体系。研发端,川承储能坚持“测试驱动设计”,在电堆结构、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进行多轮仿真与实证验证,确保产品从设计源头即具备高可靠性与长寿命基因。生产端,产线与装配工艺深度融合,每一环节均设立质量“门禁”,保障每一台产品性能的高度一致与安全稳定。从核心材料供应商的严格筛选,到关键组件的层层测试,再到整机系统的综合验证,企业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自主掌控与持续优化,形成从研发到制造闭环可控的完整链条,为核心产品性能与长期运行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从电极裁切的精准利落,到膜组件生产的环环相扣,一条条全流程产线如血脉般贯通,构建起核心部件自主掌控的完整链条,彰显着强大的自给自足能力。 川承平铺式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电网侧 基于此硬实力,川承储能更是将场景化应用全面铺开。面向发电侧与电网侧的平铺式储能系统,企业开发了平铺式储能系统,可按需定制容量,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护航电网稳定运行;专为工商业设计的集装箱系统,则以75%以上的充放电效率为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用能单位提供经济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能源成本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这些成果的根基,深植川承储能的创新基因。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近50%,持有二十余项授权及在研专利、软著,并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科研合作关系,研发技术持续迭代,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突破。结合应用场景需求,在强大的科研实力叠加下,企业积极在科研阶段不断完善全钒液流储能产品性能,打通研发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有效推动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快速落地。作为行业标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川承储能在2025年先后承办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议,参与《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效率评估方法》等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时,企业还通过了ISO三大管理体系认证,42kW、47kW电池堆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并计划于2026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夯实其在技术引领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规模化应用,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川承储能的成长轨迹清晰地映射出泾河新城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务实推进。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产业新城,正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生态培育等多维举措,加速构建涵盖核心材料研发、关键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今后,泾河新城将继续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辐射效应,以川承储能等标杆企业为引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更多产业动能。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