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陕西有色科创区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揭牌,3个产业项目先行签约入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科创区以国际先进的碳硅基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为市场切入点,建设研发实验室、中试车间及院士工作站,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标志着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聚焦“4+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产业综合实力全面提升,驱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今年上半年,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4.5%,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达76.16亿元、同比增19.1%;新增“五上”企业208家,在库总数达1861家,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技术攻坚
新材料关键领域突破
在位于空港新城的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对新型保水剂进行性能测试。“我们研发的保水粉体新材料,1克粉末遇水即可转化为半固体凝胶,吸水能力超1500倍、锁水可达1公斤,能让流沙转变为‘土壤银行’。”湄南高科创始人、董事长卢威说。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8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海外授权,相关成效多次被中央媒体报道。
不止空港新城,在秦汉新城的产业版图中,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样亮眼。走进陕西华星电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用于5G基站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正陆续下线。作为全国产量最大、规格最全的瓷介电容器瓷粉及上下游产品制造企业,该公司已实现介电常数5-95材料的量产,其5G基站滤波器用瓷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同时还是华为、中兴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能实现快速发展,除了自身坚持创新,西咸新区给予的大力支持也至关重要。”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区积极组织需求对接会,为企业牵线多家原材料供应商,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与生产成本。
西咸新区通过“招引-转化-孵化”全流程服务,推动科技成果持续落地扎根。辖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83%,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103%,2024年新增量、增速、占比均居全市第一,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愈发强劲。
项目落地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近日,秦汉新城企业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凭借领先技术、突出创新能力及高成长市场表现,企业成功入选A档上市后备企业。目前,公司已建成三条生产线,拥有研发及生产设备500余台套,产线占地超2万平方米,形成了“研发-中试-量产”完整供应服务体系。
“一期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规划建设了二期项目,目前正进行设备调试,投用后总产能将提升6倍。”迪泰克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期项目投产后,企业将成为国内首个国产CZT子计数成像模块产业化基地,助力破解国产高性能CZT辐射探测器发展瓶颈。
同在秦汉新城,由陕西金羽卫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钙基新材料产业化一期项目,已全面投用并进入应用开发阶段。该项目落地了西安交通大学方嘉宾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扎实推进一期技术研发的同时,企业正加快推进投资1亿元的二期产线项目。
“预计二期项目投用后3年内,企业年产值可达9000万元。”项目负责人冯备战介绍,企业研发的高效太阳能热化学新型储能载体与储热装置,已获得3项专利,并在北京等地实现成果应用。
目光转向沣西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园G板块内,先进钛合金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生产厂房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项目由陕西星汉北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将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温钛合金熔炼示范生产基地。
该项目将围绕航空航天、舰船工业、海洋工程、传统石化及新兴民生领域对先进钛合金的需求,挖掘钛铸造潜力、整合外部资源,延伸钛产业链条,推动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用后,预计首年营收1.35亿元,带动约120人就业。
当前,西咸新区正在搭建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联合16所高校建30个科转平台;获批3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4家省级中试基地,集聚10家技术转移机构;新增2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创新联合体、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4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支持。
绿色转型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西咸新区以绿色转型为抓手,推动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位于泾河新城的陕煤泾久新能源公司产业基地,总投资17.7亿元,主要开展新能源材料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及生产运营,是陕西省重点支持的23条产业链项目之一。目前,该公司自主开发的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已形成多项核心技术,涵盖中镍、高镍及富锰等系列产品,应用场景广泛,累计形成相关产品23项、授权专利近40项。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重点项目,该基地自建设启动以来,通过推进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现智慧、绿色、安全、节约建造。目前,企业已与长安电力签订《售电代理合同》以降低用电成本,还签订了光伏项目能源管理合同,投用能耗监控系统,实现用能“全覆盖”监控。
在沣东新城的华威科技锻造车间内,每日都有大量含有特殊成分的钢锭,经3500吨自由锻造液压机加工塑造成型后发往各地。华威科技董事长王佳星表示,公司不仅建有多个实验室,还研发了数字化智能工厂管理系统,在企业计划层与生产设备之间架起了桥梁,解决了信息集成的难题,并通过强调生产过程的优化,帮助企业实现了完整的闭环管理。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精准发力,在优化创新环境上持续加力,在提升示范效应上增强效力,吸引更多高品质产业项目在新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