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围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了“镐帮手”营商品牌,用营商“软环境”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其中,沣西首推“用地清单制”、拿地动土“十日结”改革、空港新城推出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秦汉新城推出“企业宁静日”等做法亮点纷呈。17项营商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0项创新做法为全省首创。新区获评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营商工作持续领跑全省全市。
今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推出了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这项创新做法就是将项目分为招商、审批、建设、运营、退出5个阶段。围绕项目各个阶段需求,明确各个阶段牵头部门,细化职责边界,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位于机场T5站前片区的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就切实感受到了这项创新做法带来的好处。企业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31日移交至西咸新区(空港)政务服务中心后,空港新城便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办法》为企业配备了投资服务专员。2月9日便召开了项目审前辅导交底会,围绕项目类别、业态及建设需求,对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组织研讨并征集市政配套需求,确定了14个事项的办理清单,不仅一次性告知企业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还帮助企业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部审批累计仅用时15个工作日。
同样享受到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还有空港融合发展产业园。截至目前,对接服务26次,解决14件问题,已顺利完成用地规划、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等13项手续办理。
近日,西安市广播电视台《每日聚焦》栏目关注报道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镐帮手”营商品牌系列创新做法。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创新实施“谋、服、促、帮、暖”五字举措,通过制定实施《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办法》、编制服务事项清单、组建专业化投资服务团队等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定计划、办手续、优方案、送政策、建配套”,推行全过程帮办代办,共助企降本增效约3000万元,提升审批时效60%。
为了进一步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打扰,让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生产。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推出了“企业宁静日”措施。片区企业每30天里将有25天被设置为“企业宁静日”,这期间原则上不再安排涉及企业的督导、检查、调研等工作,而另外五天则由新城营商办负责统筹涉企事项,并提前向企业通报计划。
记者了解到,“企业宁静日”的推出是为了让企业专注于经营和发展,卸下迎检的重负,这种举措是听取了100多家企业的建议后制定的,对于措施的出台,企业负责人也十分欢迎。
自监管服务新模式实施以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按照“部门内部小合、部门之间联合检查”的原则将726项涉企检查事项压缩至8项联合检查,企业迎检次数同比普遍下降10次以上,重点企业接受检查频次由原先每月38次下降到每月3次,企业负担大幅减轻,实现轻装上阵、稳健经营。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泾河新城通过健全机制、数据赋能、政策服务、人才关爱、要素配套等五项举措,全方位加强人才服务保障。
为了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西咸新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工作机制,在给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第一时间告知企业信用修复的相关政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方面。西咸新区一方面给予创业者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费优惠。另一方面,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提速审批等举措,大幅度减少了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西咸新区全力打造“镐帮手”营商品牌,在加强政企沟通交流方面,为企业配备“镐帮手”助企联络员。目前,“镐帮手”助企联络员覆盖全区1249家重点企业,今年已入企服务6330人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741件。
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西咸新区要以开展“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关键抓手,聚力秦创原总窗口由势转能 “新轴线”、互联互通等新区高质量建设。“西安-咸阳”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围绕“审批事项更少、综合成本更低、办事效率更快、要素保障更全、服务水平更优”的一流营商环境,勇于创新,加压奋进,打造全国叫得响的“镐帮手”营商品牌,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