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咸新区中等职业教育2024年度质量报告

2024年,西咸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要抓手,狠抓办学水平和教学基本要求双达标工作,职业教育服务新区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对全区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分类统计与系统分析,现将西咸新区中等职业教育2024年度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西咸新区共有3所(不含今年秋季刚开始招生的1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西咸理工职业高级中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安涉外职业高中。3所学校占地面积共191012.84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1777.4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8.77平方米。

西咸理工职业高级中学占地41376.84平方米,建筑面积36455.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5.19平方米;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占地4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3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9.81平方米;西安涉外职业高中占地面积99686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5.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6.48平方米。

1.2专业设置

三所学校目前开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商务日语、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中药制药、幼儿保育、护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铁道运输服务、旅游外语、电子商务、绘画等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内专业。学校制定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实行专业人才培养动态调整制度,将专业启蒙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劳动教育等纳入课程、进入课堂,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

1.3学生情况

2024年秋季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625人,一、二、三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864人、802人、959人。2024年秋季招收一年级新生中,省内731人,省外133人。

1.4教师队伍

新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342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兼职教师32人,专业课教师98人,“双师型”教师74人,中级以上职称68人。新区在2024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在2024年西安市第八届教师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5个;在2024年西安市中等

职业学校职教好课堂评选活动中1人获优秀奖。

1.5设施设备

1.5.1教学仪器设备及实训室建设

3所学校不断加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348.79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138.24元。学生用计算机610台,生均0.23台;现有实习实训室20个,总工位932个,生均0.36个工位。

1.5.2图书配置

西咸新区3所学校图书藏书量167026余册,人均63.63册,设有3个阅览室。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资源依托商贸学院步长图书馆,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192.9484万册,建设各类载体电子资源数据库84个,2024年订阅中外文报刊400余种。

2.人才培养

2.1党建引领

新区各学校一是坚持“党建统领、统筹推进,强基固本、厚实内涵,立德树人、提升质量”的工作目标,树立以教育教学为第一要务的党建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党建工作和教学、行政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进校园、先进文化进校园、经典歌曲进校园等活动,营造良好德育育人环境,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互融共促;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三是加强作风锤炼,筑牢纪律规矩底线。突出主体责任,明确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层层抓落实,保证责任落实到位。

2.2立德树人

3所学校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本着以培养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大力推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过程。扎实开展安全纪律教育、烈士陵园祭奠、节约粮食、宪法晨读等主题教育。

2.3专业建设

学校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开展,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建设进行动态调整,打造适合区域发展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外语、电子商务、绘画、计算机应用、幼儿保育、护理、中药制药等骨干专业,为学生提供最具价值与前景的职业教育途径。

2.4课程建设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与升学并重,以能力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严格按照教育部门中职教材使用要求与标准,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确保教材使用合规,同时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三是积极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2.5教学改革

各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积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逐步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健全了学校教科研制度,通过论文撰写、教研课题、公开课、听评课、企业实践、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设施,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电教设备,校园内WIFI全覆盖。积极引入线上教育资源,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各种平台资源,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利用微信公众号,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信息的实时沟通、交流、互动,同时发布更新校园动态、新闻及通知,顺应了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

2.6贯通培养

西咸理工职业高级中学和西安涉外职业高中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合作实施有三二分段教学,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几十所高等院校签订有合作协议,为学生增加升学选择,实现贯通培养。邀请各大高职院校到校进行宣讲,为学生及家长准确进行人生规划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指导借鉴。

2.7科教融汇

各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行业、高校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格局。以科研思维指导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育人方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实践教学强化、产学研合作深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努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8创新创业

各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设置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在社交媒体营销服务、电子商务经营、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心理教育和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努力,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9技能大赛

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各学校一是积极开展校内专业技能比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二是开展学生专业性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三是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全区共有39名学生参加了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强化了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0就业质量

学校将升学与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确保学生既能通过深造继续提升学识,也能直接步入职场发展其职业生涯。通过为期三年的教育,学生们将掌握专业领域的实际技能,并有能力通过就职或深造去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与扩展。在校期间,学生们通过学习职业道德与法治、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培养出积极的学习与职业态度,对职业标准与规范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具备高尚的个人道德素养。

2024年,毕业学生1246人,就业学生1231人,就业率98.80%,就业学生中,继续升入高校深造746人,占毕业学生的59.87%。

案例1:

紧扣行业需求,改革育人模式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理论教学突出实用性,校内教师联合药企专家共编教材,融入炮制、提取等实操案例;实训基地按标准打造,从药材鉴别到成品包装,学生全程模拟实操,教师实时纠错指导。与步长制药合作,学生分批赴企业实习,参与真实生产,一线师傅传授火候掌控、设备调试技巧;企业为优秀实习生设立奖学金,激发学习动力。学校还组织中药炮制、制剂配方比拼,强化学生技能;安排学生参与药企新品研发辅助工作,开拓创新思维。毕业季,学生因实操熟练、适应力强受企业青睐,不少毕业生成技术骨干,助力药企提升中药生产效率与质量。

3.服务贡献

3.1服务行业企业

3所学校始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职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人才资源,促进企业繁荣和社会经济发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步长集团产业优势,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企业文化进校园,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衔接,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中药制药专业技能人才。

3.2服务地方发展

各学校根据新区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药制药等骨干专业建设,打造特色鲜明、与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专业集群。形成以计算机专业为龙头,其他专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既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3.3服务乡村振兴

各学校以产教融合为起点,以人才培养供给为立足点,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优化专业配置,提升专业培养能力;二是制定修订专业课课程标准,促进课程改革;三是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3.4服务地方社区

各学校利用各自专业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利用中药制药、护理专业优势,对周边社区进行中药、护理知识讲座2次,共培训68人次。

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将地域文化传承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案例2:

“爱心传递,情满人间”关爱公益活动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2024年3月13日,西安涉外职业高中志愿者学生队伍,走进“陕西爱加倍社会关怀促进中心”,开展“爱心传递,情满人间”关爱公益活动。学生们通过聆听“爱加倍”侯老师自身的经历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案例,明白了积极向上的公益精神,增强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活动虽然短暂,但同学们都感触颇深,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表达了将爱传递,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爱父母爱家人。

4.文化传承

4.1传承工匠精神

各学校邀请行业老师走进校园,通过讲座、示范等方式,传授技艺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爱岗敬业守职责、精益求精提品质、专业专注践细节、团队协作促高效等多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热爱与追求,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2传承红色基因

各学校通过红色文化入课程、红色歌曲常咏唱、红色书籍广泛读、红色影视定期看、革命基地参观研学、红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和实践,有效地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西咸理工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圣地延安 传承红色精神”的研学旅行活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教育长廊、毛主席像章馆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职教活动周、校园艺术节、主题班会、征文演讲、中华经典诵读、劳动社会实践等特色鲜明的德育主题教育,让活动承载德育,促进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各学校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班会、“明月寄相思,中秋共团圆”活动,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弘扬“仁、爱、礼、智、信”,传承先进的中华文化。

案例3:

剪述“峥嵘”岁月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本地非遗剪纸艺术融入教学体系,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学校开设剪纸特色课程,聘请民间剪纸传人进校,从折叠、裁剪基础讲起,到复杂图案设计,手把手教学;课堂内外,学生为校园文化节创作剪纸海报,装点校园,传统元素跃然纸上,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成立剪纸社团,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社区展览,学生现场展演技艺,收获诸多夸赞;学校借剪纸传承,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为非遗存续输送新生力量,也打响学校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学子关注传统文化。

案例4:

“明月寄相思,中秋共团圆”——中秋篝火节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安涉外职业高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晚会。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同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活力。这场中秋篝火晚会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更是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晚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团圆和相聚,更是每个人在成长中相互支持、携手并进的象征。

5.国际合作

5.1合作办学情况

各学校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职业院校的合作模式,西安涉外职业高中已和美国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法国索菲特酒店管理集团、皇冠假日酒店管理集团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企业等多家国外企业签订协议,通过这些合作,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5.2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各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通过电商专业实践,为沿线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将“一带一路”理念融入电商教学,增强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西安涉外职业高中举办了国际电商创新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倡议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全球责任感和使命感。

5.3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情况

各学校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国际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全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西安涉外职业高中组织学生前往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交流活动,通过参观校园、聆听讲座和参与交流,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外语学习的多元途径,还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同时邀请了多家外企的各岗位负责人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职场经验,分享了国际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职业发展的路径以及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激发了他们未来投身国际事务的热情和动力。

6.产教融合

6.1校企双元育人

各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推行教学实践和岗位实习。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截至2024年,3所学校先后与近70家企业签署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

6.2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申报成立了咸阳市医药科技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咸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联合体内各类主体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6.3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步长集团产业优势,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近年来双方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西安涉外职业高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战经验,也使他们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职场文化和行业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6.4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

西咸理工职业高级中学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在职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平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使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得到有力推行,切实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中药制药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规划,共建步长制药中试车间等实验、实训室,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7.发展保障

7.1政策落实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通过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学生志愿者活动、综合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良好的职业观。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渠道,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和发展平台。

7.2学校治理

各学校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校长一名,兼职法治副校长一名,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要求,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紧抓班级管理,落实家校共育,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班级建设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主题班会,凝练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邀请专家、名师做专题报告,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7.3质量保障

一是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学校开展了技能比赛活动,并积极组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通过参与比赛,锤炼工匠精神,造就技能人才;三是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培省培项目培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7.4经费投入

西咸新区3所职业学校均属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于理事会投资和学费收入。学校不断建立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8.挑战与展望

8.1面临挑战

挑战1:扩大办学规模,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竞争激烈,学校招生困难。

挑战2:师资队伍建设,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不稳定及结构不合理现象。

挑战3:直接就业趋势趋缓,许多企业对于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应聘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重视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8.2未来展望

一是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确保教育教学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二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事业;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四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