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情政情,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能力。2025年大学生到新区机关见习工作共组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等本地5所高校的20名优秀大学生到新区19个部门开展见习。
见习工作已圆满收官,大学生们在各部门导师的悉心指导与自身勤学实干中取得丰硕成果。接下来看看这五位同学的心得吧!
淬炼成长路,点亮人才梦
西北工业大学 王璟轩
组织人事部
整理并汇总新区各类人才数据
于西咸新区组织人事部人才办见习的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中极为宝贵的经历,为我照亮职业与个人成长之路。在领导悉心指导下,我参与多项重要工作,收获颇丰。
在人才办同事前辈们的指导下,我完善了人才工作先进经验分析报告,大量收集园区企业数据,面对繁杂数据,经反复摸索,学会分类、筛选与分析,挖掘出产业结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为园区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参与“先投后股”会议,让我深刻领会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拓宽了视野,深入了解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互动关系。在学习撰写文件报告过程中,从最初的迷茫,到学会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用准确简洁语言表达观点,我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见习期间,我与办公室同事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使我养成节约习惯,理解其对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意义。
这次见习全方位锻炼了我,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上均取得进步。展望未来,我希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深耕人才工作领域,为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不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迎接未来工作挑战。
从管理到服务的城市见习启示录
西北工业大学 齐心悦
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局
参与城市管理检查工作
在这个暑期,我有幸能来到西咸新区城市管理与交通运输局见习,作为一名研二的学生,马上要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能够拥有一次在机关见习的机会,让我对未来就业有一定的规划以及积累相关的经验,更是一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
西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成立于2014年,承担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西咸一体化的重要使命。实习过去的一周,指导老师耐心为我介绍了西咸新区相关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规划,让我了解到新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及秦创园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等建设部署,以及城市管理与交通运输局的管理职责和范围。
我主要的工作是完成日常公文处理、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工作,办公室的氛围很好,指导老师耐心。我慢慢体会到,城市管理真的不只是“管人”“罚人”,更多时候是在想办法“服务人”“帮人解决问题”。我看到同事们接到市民投诉或者建议时,都非常耐心地听,认真地记,想办法去协调解决。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好几个不同的部门,就得反复沟通、商量,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这让我理解了,好的管理其实核心是服务,是把老百姓的困难和需求放在心上。在剩下的见习时间里,我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耐心学习,积累经验。
一个机械学子的产业生态启蒙课
西安交通大学 刘 贺
先进制造业促进局
复核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材料
第一周,通过研读《工业经济汇编》和沣西新城调研,初步理解了政府如何服务制造业发展;随后的第二、三周,我专注于2025年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助申报复核工作。面对西咸新区五大新城企业的申报材料,我的任务是严格根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对两百多家申报企业的申请书及佐证材料从专业化指标(营收情况)、精细化指标(管理情况)、特色化指标(品牌发展)以及创新能力指标(研发投入)四大方面进行内容校对,对材料合格的企业予以推荐,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反馈并二次复核,审批完成后进行盖章签字并向上级单位送审。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政务严谨性直接关乎政策落地的公平性。
在翻阅数百份材料的过程中,我意外走进了课堂外的“中国制造现场”。一家几十人的小厂多年来专注齿轮研发,却不知如何匹配佐证材料;某新材料公司凭两项专利打破国外垄断,却在材料中疏于阐明技术价值。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无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执着深耕,恰是中国制造的根基。它们往往精于技术却疏于表达,从而使得政府扶持不能精准落地,而政策审核正是帮其梳理价值、对接资源的桥梁。
当最终将审核通过的材料分类归档时,零散的企业信息逐渐拼合成区域制造的生态图景:精密加工集群的技术短板、新能源配套企业的快速成长、传统工厂的转型困惑尽收眼底。这让我理解到,政府推动的“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实则是以政策为线,串起散落的产业珍珠。作为机械学子,我曾聚焦实验室里的技术参数;如今在政策与企业的交汇处,终于读懂:中国制造的崛起,既需要尖端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万千中小企业在各自赛道里的精进坚守。这份认知将指引我以更务实的视角投身专业学习。
见习生的政务素养孵化笔记
陕西中医药大学 王馨研
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交叉比对文件条款与数据条目
在西咸新区资规局的见习的这段时间,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积极投入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收获丰富而具体。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协助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上,这让我对机关运转的基本流程有了初步认识。此外,我有幸参与了一些会议的筹备和现场协助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会务组织的细致与高效。老师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我。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对政府工作的规范性与责任感有了切身地体会。
这段实践经历也切实提升了我的能力。通过处理公文,我熟悉了基本流程,掌握了规范的格式要求和归档要点。在日常操作中,还积累了不少提升效率的办公软件实用技巧,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与老师们的交流和工作中的简单交接,锻炼了我清晰表达和准确理解的能力。处理基础工作更培养了我的细致、耐心和责任心。
对于接下来的见习和学习,我充满期待。我将继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主动观察学习,勤于思考钻研,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会认真梳理总结这段宝贵经历,努力将所见所学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养分,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珍惜当下,脚踏实地,我定不负这次难得的见习机会。
基层教育治理的精密与温情
西北大学 张心玥
教育体育局
进行日常文件传输管理工作
在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综合办公室的见习时光转瞬即逝,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政府工作的严谨与温度,也在实践中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作为见习生,我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收发文件、整理资料以及协助处理办公室其他事务。虽然看似基础,但每一项任务都让我对政府部门的运转有了更直观地认识,也让我在点滴积累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一是严谨细致,于平凡处见真章。文件收发是连接各部门的重要纽带,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初次接触公文时,我曾因不熟悉流程而手忙脚乱,但在同事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分类登记、加急标注等技巧,甚至能主动优化文件传递路径。整理资料时,我学会如何通过科学归档提高查阅效率,更从一份份政策文件中读懂基层教育体育工作的规划与落实。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政府工作的价值往往藏在“认真”二字里——唯有严谨,方能保障政务高效运转。
二是团队协作,在融洽中习得智慧。综合办公室的氛围轻松而温暖,同事们既专业又亲和。每当遇到难题,大家总会主动伸出援手:老师会以“老带新”的方式教我如何使用系统办公,前辈们则通过案例分享传授沟通技巧。记得一次筹备会议时,团队分工默契、互相补位,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这样的环境让我领悟到,政府工作十分需要协作与温度的艺术。我也逐渐学会以更从容的姿态对接其他部门,在待人接物中做到礼貌而不失分寸。
三是知行合一,以实践丰盈理论。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我始终抱着“边做边学”的态度。从最初被动执行指令,到后来能主动预判需求——比如提前整理好会议材料、梳理待办事项清单,这种转变离不开同事们的言传身教。更难得的是,通过参与旁听工作会议,我看到了政策文本背后的民生关切,也对“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
这段见习经历如同一扇窗口,让我懂得了公共管理的复杂与魅力。未来,我将以更扎实的作风精进业务能力,永葆虚心学习的态度,努力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