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多措并举推进各项就业政策与服务举措落地落实,持续深化“就业先锋”服务品牌,截至7月,新区城镇新增就业13777人,帮助149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精准对接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8月初,空港新城康龙化成西安园区的新药研发实验室内,新入职科研人员正专注开展药物研发实验。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服务企业,该园区今年依托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平台,已成功引进超100名科研人才,覆盖化学合成、药物分析等新药研发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岗位。
“今年企业在化学合成、药物分析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明显增长,新区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和人才对接活动,精准匹配需求,为我们输送了一批专业扎实、实战能力强的科研骨干。” 康龙化成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招引为西咸新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也保障了资金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在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产业园,陕西小一电商服务有限公司行政部负责人曾笛刚完成一笔就业见习补贴申报。
“我们已累计获得新区就业补贴50余万元,大幅降低了用人成本。”曾笛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吸纳50余名就业见习人员,其中25人转为正式员工。
截至7月底,西咸新区共发放各类就业扶持资金2632万元,惠及191家企业,1705名重点就业人员。新区“就业先锋”还深入807家企业摸排需求,收集岗位2145个、招聘需求9397人,同时为求职者开展职业能力测评,实现供需双向精准匹配。
在精准匹配过程中,“订单式培训”成为破解就业难题的关键。今年,新区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电子商务师订单培训94人、电工培训305人、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培训765人,培训后定向输送至企业,实现“入学即入职”无缝衔接。
48岁的石小宁今年6月完成电工培训后,凭借过硬实操技能入职离家仅两公里的物业公司,他说:“月收入翻了一番,技能培训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产业赋能
劳务品牌创造就业新机
在西咸新区入区企业爱克斯未来XR内容制作工作室内,汝振宾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数字动画产业人才供需数据。作为该院高质量就业中心负责人,他指着一组最新数据说道:“依托‘西咸数字工匠’劳务品牌,仅上半年就培训了938名数字技术人才,产出多部动画、XR大空间和微短剧作品,带动经济增长750余万元。”
该公司动作捕捉工作室内,十余名青年设计师正专注制作3D动画。“团队不少技术人员都来自新区数字工匠培训计划,新区围绕数字经济打造技能型劳务品牌,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公司技术总监介绍。
目前,西咸新区劳务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今年7月,“西咸茯茶工匠”“西咸数字工匠”获评西安市市级劳务品牌,“西咸建工”入选国家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名录。新区已形成6个劳务品牌矩阵,累计带动就业3.5万人,培训3.6万人。
与此同时,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内的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也已成为国际人才就业创业的“便利站”。来自澳大利亚的Sam是西安交大工商管理博士,近日在这里顺利办理了工作许可证转聘手续。“原以为要跑多个部门,没想到一次就能办完所有流程。”Sam称赞道。
“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这是我们服务国际人才的核心理念。”陕西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贾雨辰介绍。中心集成人社、公安、出入境等八大类服务资源,设立26个服务项目,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居留、创业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提供证件认证咨询324人次,办理工作及居留许可55人次,吸引25名国际人才在华就业,协助6名外籍人士创办外资公司。此外,西咸新区已与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3个、校企联合平台127个。
驿站网络
家门口的就业“加油站”
“简历要突出项目经验”“面试时注意展现你的沟通优势”——8月初,在上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就业驿站的职业指导师侯妮正在为沣太花园社区三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这个面积仅30平方米的驿站,每月接待求职者超200人次。
“驿站虽小,但功能齐全。”侯妮介绍,“我们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登记等服务,尤其针对高校毕业生和零工人员,建立动态帮扶台账。”今年7月,经驿站推荐帮扶,社区居民王女士成功入职上林街道办事处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就业服务工作。
如今,就业驿站已形成网络化布局,不仅覆盖社区,还延伸至高校院所。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3所高校设立就业服务驿站,上林街道、三桥街道、底张街道3个市级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和空港新城、泾河新城2个零工驿站,织密基层就业服务网。
“在学校设立就业驿站,相当于把岗位送到了学生宿舍楼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该校驿站已组织12场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近千家企业入校招聘,提供岗位3900余个,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
零工市场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新区在区本级及五个新城建立零工市场,累计服务求职者5100余人次,发布岗位904个,促进就业873人次。2024年,新区引入“线上零工平台”——“小秦智工”,高效辐射西安、咸阳两市,打造“放心用工、安心就业、方便群众”的区域灵活用工、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已累计注册用户超过8.4万人,企业(商户)8400户,近两年零工服务成交量突破7.1万单19万人次。
为持续传递就业服务温度,西咸新区聚焦供需对接、技能适配、动能激发与人才服务等关键环节,以多元场景构建高效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四级联动的“就业先锋”队伍精准对接供需、“订单式培训”实现人岗无缝衔接、劳务品牌矩阵激活就业动能、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打通便利通道,这些创新服务模式正协同发力,持续破解就业难题,为区域就业稳定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