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南高科携治沙“黑科技”布局全球

7月的空港,创新热潮奔涌。作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重点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湄南高科”)近期动作频频,开启全球化跃升。从亮相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收获标杆级合作意向,到与中建丝路、中建一局、中建八局达成战略合作,再到沙特3亿美元治沙项目加速落地——这家手握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环保新材料企业,正在撬动全球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的百亿市场,彰显“中国智造”的荒漠治理力量。

图片

国际舞台:中亚与中东的“中国方案”

近日,在第二十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上,湄南高科展台前客商云集。作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军中亚的桥头堡。湄南高科凭借自主研发的防水保水新材料,精准切入当地基建升级需求,现场收获多个合作意向。

图片

“伴随中亚绿色建筑标准落地,环保建材需求将持续爆发。”湄南高科海外事业部经理王雅哲表示。这一判断源于其中东项目的成功实践:2024年5月,湄南高科与土耳其企业签署1亿元订单;同年12月,在沙特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其“光伏+保水剂”综合治沙方案引发轰动,与Win Trading、Sabic等十余家沙特本地领先企业及高校合作或签约,预计累计合同金额超5亿美元。目前,该技术已获沙特皇室生态保护区官方认证,中国治沙智慧正在干旱地带扎下深根。

科技硬核:让沙漠“锁住”1000倍水分

支撑国际合作的,是湄南高科颠覆性的技术突破:防水新材料以非金属矿物质替代传统化工材料,无污染、耐腐蚀,已应用于核工业基地、地铁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保水剂核心产品吸水倍率高达1000倍以上(实验室达1800倍),1克材料可锁住1公斤水分,使流沙转变为植物生长的“土壤银行”。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这项技术已创造生态奇迹:新疆民丰县2000亩示范区,土壤有机质从0.6%跃升至3.2%,植被成活率提升50%;鄂尔多斯千亩光伏治沙基地,灌溉用水减少40%,灌草覆盖率三年内将达70%,构建“牧光农互补”新模式。

“我们不仅固沙,更在创造经济价值”,技术团队介绍。在库尔勒生物治沙项目中,沙地中药材种植已带动数百名牧民增收,真正实现“沙里淘金”。

空港引擎: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点项目,湄南高科与空港新城的合作已进入丰收期:2024年初,企业入驻空港仅3个月的新产线投产,便在秦创原资源对接下斩获3亿美元海外订单;同年6月,其《生物基材料治理荒漠化》案例入选商务部“全国技术贸易创新36强”;目前,企业新订单总额超20亿元,获批绿色并购贷款5.4亿元,项目开发绿贷逾20亿元。

今年4月,湄南高科已与空港新城签署协议,总投资10亿元建设生态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建设企业总部、粉体新型防水系列生产车间、生态保水剂系列生产车间、研发办公楼及辅助配套设施等,项目达产后年营收可达11.7亿元。同步推进的投资10亿元的鄂尔多斯沙产业集群项目将与此形成南北联动的格局,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链。

链动龙头:联袂打造绿色基建标杆

企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战略伙伴加持。7月上半月,湄南高科密集签约三大央企:与中建丝路在城市更新、沙漠治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其新丝绸之路基建网络,推动产品辐射中亚;与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聚焦“建筑自防水”技术创新,为机场、地铁等空港核心基建提供防水保障;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建筑结构自防水、城市更新项目、矿山修复等关键方向,共同打造一系列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工程。

“央企需要真正解决工程痛点的技术”,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湄南高科的环保材料恰能回应此需求:其防水产品可延长建筑寿命30%,施工效率提升50%,已在西咸新区多项工程中验证成效。

图片

空港未来:打造全球治沙技术输出高地

从沙漠到深海,从中亚到中东,湄南高科的全球化布局与空港新城的战略定位深度契合。随着沙特、阿联酋等40余国合作项目落地,一个以空港为总部、技术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环保新材料龙头企业已然显现。

“我们将追加研发投入,在空港建立国际级实验室”,企业创始人卢威透露。依托空港新城对外开放平台的功能优势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各项政策,这里将成为攻克荒漠化、保障水安全的“全球方案中心”——正如那可蓄千倍水分的保水剂,空港新城正在孕育改变世界生态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