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初夏的泾河新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迎着第一缕晨光蓬勃生长。5月17日,“泾河·印记”摄影大赛采风活动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正式开启。十余位资深媒体摄影记者走进泾河新城用相机记录这座南山北水的灵动新城,感受其翻天覆地的崭新风貌。
上午八时,采风团首站来到崇文塔片区,矗立于泾河北岸的中国第一高砖塔——崇文塔正坐落于此。“飘渺烽烟万离开,招提乘兴漫登台”,大西安中轴线北端的崇文塔与南端的大雁塔遥遥相望,自成一线,形成“南有大雁塔,北有崇文塔”独特的地理格局。摄影记者们登塔远眺,将静安荟·奥莱公园、乐华欢乐世界等尽收眼底,更可观浩浩汤汤泾河水。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前华商报摄影记者王警称赞崇文塔宏伟壮阔,并感慨泾河新城发展之迅速,未来可期。
摄影记者们或操控无人机航拍,或持手中相机在崇文塔片区寻找创作灵感,定格泾河新城的独特美景,感受着这片生机勃发的奋进之城。
建党百年之际,泾河新城以红色党建综合体为载体,构建了集红色传播、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和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红色会客厅”,摄影记者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一步一风景,一景一红色”的红色文化,用相机记录下泾河“红色新地标”中的每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感受过“红色新地标”之后,摄影记者们来到了泾河新城全新的引擎动力——“院士谷”。大家在“院士谷”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了泾河新城的未来发展规划,感叹一座机遇之城即将崛起。
随后,摄影记者们来到书声琅琅的泾河新城第二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个个动作优美有力,整齐划一展现舞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自豪。
“离开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幸福农场”,摄影记者们被小朋友们采摘蔬菜的场景所吸引,小朋友在农场里一边采摘着自己班级种植的瓜果蔬菜,一边用英语与老师交流,这是泾河第二学校所提倡的沉浸式英语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把英语口语运用到田园课堂里。
陕西工人报摄影记者刘强回忆起多年前曾来过泾河新城的经历表示:泾河新城的变化很大,尤其是看到泾河第二学校的环境以及孩子们上课的新方式,这里早已不是以往的面貌,而是充满现代化的城市。泾河新城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好地方。
正午的太阳在夏初春末间交替成热烈而和煦的温度,采风团来到了泾河新城文旅名片之一的茯茶镇。
在古朴整齐的关中特色街道,摄影记者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寻找拍摄场景进行自由创作。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王晓峰说,泾河新城现在的发展确实很快,第一次来到茯茶镇拍摄,感觉这里充满着古朴典雅的韵味,茯茶的醇香亦令人流连忘返。
“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在茯茶文化博物馆,摄影记者们谛听讲解员将悠久的茯茶文化娓娓道来,了解到茯茶历史的渊源,感受“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的创新与发展。
仅仅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远远不够,摄影记者们乘车来到“地理国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一探大地原点的神秘。走进国家地理的心脏,摄影记者们不禁心潮澎湃,喟叹祖国大地的神奇,并表示原来“地理国心”离我们日常居住的城市这么近。
腾讯大秦网摄影师蒋郝腾说,今天揭开大地原点神秘的面纱颇为欣喜,感受到泾河新城正在践行“大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的发展定位,相信泾河新城在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美好。
在大地原点的不远处,隆基光伏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吸引了摄影记者们的注意,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项目施工作业。西安晚报摄影记者翟晓雪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泾河新城,没想到泾河新城的发展这么快,隆基光伏这么重大的项目能落户泾河新城,这对新城以及陕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法士特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全神贯注操作着生产设备,智能机器人在6条自动化生产线中来回穿梭。中新社摄影记者张远说,泾河新城是一个宜居、宜发展的一方水土,百姓的安居乐业,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泾河新城是可以预见的!
走出法士特园区,落日余晖已经洒满这座充满机遇的新城,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团团云朵,“泾河·印记”摄影大赛采风团即将结束一天充实而又硕果累累的采风行程,摄影记者眼中的泾河新城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期待泾河新城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