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东新城入区企业入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

日前,由沣东新城入区企业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砺芯慧感)申报的“MEMS温度传感器开发”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西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

“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国产化空白。产业化落地应用后,可改变我国关键核心芯片高度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砺芯慧感总经理、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罗剑介绍。

位于沣东新城先进制造产业园秦创原创智云谷的砺芯慧感,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先进流动测试微系统创新团队“薄膜温度传感器芯片”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成立的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致力于高端微纳传感器及测试系统的开发,打造了多款薄膜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测试系统。

砺芯慧感

MEMS温度传感器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新型基础核心元器件,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电子、家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市场缺口超10亿支/年,“MEMS温度传感器开发”项目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标定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开发出了系列MEMS温度传感器,主要包括铂薄膜温度传感器、柔性温度传感器和薄膜热电偶。

砺芯慧感

作为原创性技术,“MEMS温度传感器开发”项目在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依托砺芯慧感在沣东新城打造的我国首条覆盖常温、高温、超低温薄膜温度传感器芯片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可达300万支,并建立规范化制造工艺与测试标定方法,为批量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我们生产的铂薄膜温度传感器,是国内唯一可以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公司突破了关键生产工艺后,生产成本与国外产品相比降低了30%。”罗剑介绍。

为区域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沣东新城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推动了砺芯慧感等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截至目前,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已有54项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入驻。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载体渠道的同时,沣东新城也在全面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区域科研实力,今年以来,共引进“新双创”队伍4支、技术经理人30人,并有13支科技团队成功入选2023年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全面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

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沣东新城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助力科创项目落地转化,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激发辖区创新创业活力,加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建设由“势”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