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凌晨,西咸空港综保区京东保税仓灯火通明。一个个装着进口美妆品与国产配饰的包裹正被打包上车,送往消费者手中。这些看似普通的包裹,却是省内首单“同包同车发货”业务落地的见证者,承载着陕西跨境电商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折射出西咸新区跨境电商构建“微生态”体系的蓬勃脉动。
政策筑基: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沃土
2025年上半年,西咸新区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38.6%,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
2024年10月,《西咸新区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与专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如同精准滴灌的“营养配方”,构建小而全的“微生态”,迅速滋养起一片产业沃土。同期,西咸空港综保区被认定为跨境电商“保税+”产业园区,沣东自贸产业园获批“直播+”产业园区,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则成为“人才+”产业园区。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各有侧重又协同并进的产业集群效应。
政策的“磁石效应”迅速显现。方案出台当月,陕西驿马贸通服务有限公司即在西咸空港综保区成立,依托西安-布达佩斯航线开展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直购出口模式,非转关业务),依托拼多多海外平台为货源企业提供出口报关、国际物流运输出口服务。
阿里巴巴淘宝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项目也于同月签约落地新区,主要建设阿里巴巴国际直播中心、跨境电商中心与人才培养中心等核心版块,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直播销售、跨境贸易与国际结算等相关业务。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000万美元,5年累计实现营收25亿元,招引员工800余人。
目前,西咸空港综保区已被认定为首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市级示范型跨境电商产业园,沣东自贸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外贸聚集区,陕西丝路港跨境电商出口交易基地已有多家商家入驻。坤威环保、新时名邑汽车配件等本土制造企业也借船出海,成功拓展跨境业务。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及人才的快速聚集,区域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
模式创新:激活跨境贸易增长引擎
如何将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西咸新区的答案是持续创新。2024年,西安至列日、布达佩斯、第比利斯等6条跨境电商专线相继开通,为企业搭建起通达欧洲的“空中丝路”。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随即推出 “舱位预留+快速通关+全程跟踪” 的定制化运输方案,助力“陕西智造”高效抢占国际市场。
由空港新城联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海关创新推出的“同包同车”模式,依托数字化监管实现“一包混装、一车发运”。“过去客户同时购买保税和非保税商品,必须分开发货,既麻烦又增加成本。” 汇鑫商贸总经理郑秀坦言,“新模式让我们综合运营成本直降约50%,客户体验也更好了。”
创新举措不止于此。在空港跨境购线下零售店的基础上,全省首单“跨境电商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在王府井临潼奥莱商场以“前店后仓”模式亮相;陕西跨境电商选品中心则为茯茶、汽车配件等20余家本土企业架起出海云桥。跨境直播更是异军突起,350余场直播助推90余款产品热销全球20余国。
双轮驱动:完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产业生态的持续繁荣,离不开人才与服务的双重支撑。在人才培养端,西咸新区依托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成立“丝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联合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单位。通过举办39场专业培训,已累计培育跨境电商专才2300余名。
在服务赋能端,新区相继举办跨境电商公开课、跨境电商企业座谈会等活动,解读跨境电商相关外汇、海关政策,协助企业对接亚马逊、TEMU 等重点跨境平台资源。同时,积极组织跨境电商参与广交会、巴塞罗那建材展等境内外展会17场,帮助企业拓宽国际市场。其中,陕西未来韦恩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区支持下,成功在日本注册自有商标,其MerMer、Kumer品牌在小红书等平台持续热销。
“从人才孵化、平台搭建到通关便利,新区提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这种全方位护航,使得新区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实践赢得广泛认可,沣东跨境直播基地、茯茶跨境电商出口、星空跨境一站式申报服务平台3个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西咸经验”。
未来,西咸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沣东跨境电商产业园、陕西邮政西安国际邮件互换局等产业载体建设运营,利用好省市航空物流政策,持续开通跨境电商国际货运航线,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借展出海”,拓展销售渠道。依托秦创原人才大市场、沣东跨境直播基地、空港E工厂跨境电商孵化平台等载体,持续开展跨境电商应用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培训,精心构筑的跨境电商“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