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能做自己的“冠军”——西咸新区特色教育点燃创新火种

近日

陕西日报客户端群众新闻

对西咸新区特色教育进行报道

原文如下

在这里,每一所学校都是创新的“试验田”,每一堂课都是思维的碰撞场,每一次课间都是活力的迸发点。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西咸新区以特色教育厚植育人根基、以科技教育点亮智慧星火、以“课间15分钟”激活成长动能,正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勾勒出“教育强区”的清晰轮廓。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多元包容的生态中,成长为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中有光的时代新人。”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足球女将 在风雨中绽放

4月19日上午,在西安沣东足球公园,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项目比赛(女子丁组)正在进行。只见西咸新区代表队的2号球员徐梓嫣灵活移动,一记精彩射门,踢进本赛季第25个球,稳居射手榜榜首。最终,西咸新区代表队以7:0的绝对优势完胜莲湖区代表队,赢得冠军。

“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教练秦新秦自信地说。她有足够的底气,这支来自西咸新区沣东阿房路一校的女足队,可谓“奖杯收割机”。仅过去一年,该学校共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比赛12项,获奖28个,曾连续7年蝉联西安市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冠军。

西咸新区沣东阿房路一校创办于1958年,66年间校园足球文化代代传承,不曾断绝。

秦新秦已经在这里当了25年教练了,在言传身教中影响了很多女孩的命运。大学毕业后,翁高璐参加了招教考试又回到童年这个熟悉的校园。

“我记得当时秦老师教我的时候,蹲下身子抓着我的脚弓矫正脚型,那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练员,在面对我的队员的时候,我也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她们。这种默默的影响我觉得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翁高璐说。

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是竞技体育塑造了阳光坚韧的身心,也拓宽了这些女孩人生的可能。

“看到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姐姐们能代表国家队比赛,我觉得特别帅,以后我也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六年级6班李雨涵说。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二年级转学来到这里开始接触足球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眼下,她正在准备升学考试,足球训练成为她践行体教融合理念、实现全面发展的成长阶梯。

当然,能成为冠军的人只是少数。“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的‘冠军’,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秦新秦说。

课间15分钟 让成长与阳光同行

4月28日8时50分,铃声拉开阳光大课堂的序幕,西咸新区沣东第五小学里瞬间沸腾起来。二年级学生侯景熙和王钰涵默契地打过招呼之后,就开始练习刚编排好的啦啦操动作。节奏动感的音乐,青春洋溢的舞步,吸引着大家陆续加入。

体育老师古建文认为,啦啦操项目在校园里普及得非常快,因为它普适性强,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不高。他们也面向全体学生在大课间开展或者在校园活动中表演,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这套新操我从这学期开学就开始琢磨了,学习了很多视频,又多次调整,要难度适宜,也要跟音乐节奏相符。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我还考取了陕西省体操协会大众蹦床的裁判员资格证书。”古建文说。

校长蒋亚红介绍,为响应西安市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春季开学后,学校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开设一节40分钟的阳光大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和放松身心的机会。“只有动起来才能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她说。

放眼操场,各色运动项目百花齐放。有抖空竹、洪拳武术类的非遗项目,也有AI体感游戏类的智慧设备。为了让2200多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乐起来、强起来,西咸新区沣东第五小学构建了“体能训练+兴趣拓展+文化浸润”三维体系,因地制宜开发六大活动板块:传统运动区、现代竞技角、创意工坊、智慧运动站、心灵放松圈、跨学科乐园。同时,学校成立“课间活动资源库”,每周更新活动菜单,学生可通过教室智能屏自主预约热门项目,确保“日日有新意,人人有选择”。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家长们纷纷点赞:“孩子更阳光活泼了,回家后愿意交流校园趣事,还主动带领全家做运动。”教师们也反馈:“课间充分活动后,课堂专注度提升近40%,真正实现了‘劳逸结合’。”

科技教育 探索科学之美

“我们要在电脑上用图形化编程方式编写,机器人会按照指令完成指令行动。这是一套动力弹射装置,这辆工程小车要尽快投20个球,完成打点得分。为了不断优化装置,我们需要形成一套比赛策略,并记录在工程笔记里。”西咸新区秦汉中学VEX社团初一年级学生康睿轩给记者讲解,他从小学就接触编程,上初中后对机器的兴趣更加浓厚,就参加了学校的社团。

这所学校是陕西省内唯一推行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的学校,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融合特色活动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多种路径,构建起“基础+拓展+创新”三级科技教育体系。

“学校希望搭建平台,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人工智能以及编程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推动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贯通式培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是为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搭建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在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西咸新区秦汉中学科创中心主任李刘浩说。

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35所北京名校共享课程体系;与陕西省大数据集团建立校企合作,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作学习实践;共享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实验室资源,为更多学生创造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李刘浩在内的八位教师取得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讲师认定。

会议室里大大小小的奖杯记录着一路辉煌的战绩。2024-2025赛季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国际签名赛一等奖、建造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仅国家级以上奖项就有三十余个。

谈及收获,秦汉中学七年级六班学生康睿轩表示:“这个课程锻炼了我的搭建拼装空间想象能力、设计能力,以及从工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赛中还锻炼了我的协作能力,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很有成就感。”

为了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西咸新区已累计创建西安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