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就业先锋”队伍帮助群众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西咸新区,一支由新区、新城、街镇社区(村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组成的“就业先锋”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以扎实行动为各类求职者铺就通往职业梦想的道路。

个性化“诊断”

为退役军人导航新赛道

退役军人是西咸新区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今年以来,新区通过精准摸排需求、开展专场招聘、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岗位匹配等系列举措,帮助众多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张旭博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4年9月,刚脱下军装的张旭博回到家乡,在就业选择上陷入迷茫。向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求助后,“就业先锋”成员虽为其推荐了机场辅警岗位,却未契合他的职业期待。

为帮张旭博找到理想工作,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通过专业线上职业测评与深度沟通,发现他性格沉稳、执行力强,且富有创造力,更渴望灵活且有发展潜力的岗位,遂推荐了技术性强、具挑战性的无人机组装岗位,并提供面试指导和技术实操建议。后因用人单位岗位计划调整,工作人员迅速调整思路,转而推荐影视基地场务专员岗位。

经过三次对接与指导,5月底,张旭博成功入职。两个月后,他兴奋地表示:“每天接触不同场景和团队,特别有意思。” 张旭博的求职成功,标志着新区就业服务已从“标签化”推荐升级为深度“个性化”诊断与动态适配。

精准指导

助高校毕业生扬帆职场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西咸新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区通过大力开展“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开发1839个就业见习岗位、设立高校就业服务驿站、深入社区提供“家门口”服务等多元化措施,累计开展进社区活动93场次,精准指导、快速匹配,帮助300余人实现就业,全力为青年就业群体赋能。

23岁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刘鹏佼,曾因简历回复率低而倍感困扰。7月初,西咸新区“就业先锋”下沉至窑店街道瑞秋园社区开展职业指导活动,为他带来转机。活动中,“就业先锋”耐心倾听其经历,引导他梳理自身优劣势,让刘鹏佼认识到自己具备耐心细致、善于倾听的优点。

基于此,指导老师认为他适配客服岗位,便推荐了重庆聚盟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服岗,刘鹏佼决定试试看。7月下旬,正在参加岗前培训的他精神饱满地学习沟通与问题解决技巧,感慨道:“以前觉得客服就是接电话,现在才发现学问大着呢!每天get新技能,很有收获感。”

技能加持

为大龄求职者拓宽就业路径

今年以来,新区持续深化“就业先锋”服务品牌,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入企访岗”活动,累计收集岗位2145个,招聘需求9397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精准发布,覆盖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有效拓宽了企业招聘渠道,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关注。

48岁的石小宁曾是缺乏专业技能、收入不稳定的零工从业者。今年零工活减少,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面临较大经济压力。4月底,“就业先锋”成员在摸排中发现其困境,鼓励并引导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以寻求稳定岗位。随后,石小宁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

经过近一个月的高强度培训,他通过低压电工考试。结业当天,石小宁就参加了有电工需求的企业开展现场招聘会,凭借过硬实操技能和踏实品质,他成功入职离家仅两公里的物业电工岗位。他的经历,诠释了西咸新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入职关怀”全链条闭环服务的温度与实效。

针对大龄劳动者、零工人员等群体的技能短板问题,西咸新区强化 “以培训促就业” 理念,通过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推行 “订单式” 技能培训(如电工、起重装卸工、电子商务师等)、做好训后就业跟踪服务等举措,今年以来已为339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显著提升了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