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人管”到“人人夸”,看这里的逆袭密码

老村庄如何实现大变样?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走进石刘村和西刘村,看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用实干巧思交出的精彩答卷。

石刘村

沉寂小村落重焕生机

在石刘村,“长幼互为师”课堂人气火爆,年轻人为老年人精心“定制”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教医疗急救常识,老年人向年轻人传授戏曲表演技巧、分享田间地头的种植经验。去年夏天,“石刘夜校”的10余期课程吸引了超300人次参与。

2023年7月初到太平镇石刘村,第一书记郝晨哲便开启“敲门行动”,挨个走访村民,了解村民所想所盼。两年里,她把村民的“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村里的路灯亮了、困难群体得到帮助了……这些细碎的温暖,让村民们逐渐向她敞开了心扉。

“村里太久没有热闹过了!”当了解到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后,郝晨哲随即张罗起各类文化活动:既有融入志愿服务的乡村春晚,也有老少同堂的暑期“夜校”课堂,还有结合农耕文化的趣味运动会……这些活动一办起来,就吸引了村民们踊跃参与。为了让这股热情持续升温,郝晨哲鼓励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组建戏曲队。从2024年6月起,每逢6号、16号、26号,戏迷们就会自发聚集在村委会广场,亮开嗓子唱上几曲。

一项项文化活动不仅让村庄充满活力,也让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遇到汛期,村里的年轻人自发组成应急小队,冒雨和我们一起排查隐患、疏通管道,还有戏曲爱好者主动编写唱词宣传医保政策……”说起村里的这些“新变化”,郝晨哲十分欣喜。

西刘村

从“等待拆迁”到“享受生活”

回忆起初到北杜街道西刘村的情景,西刘村第一书记曹建辉至今印象深刻,村委会办公室年久失修,更让他感慨的是由于村子并非永久保留村,大家心里总想着“说不定啥时候就拆迁了”,部分工作推进速度较为缓慢。

面对村子现状,曹建辉积极争取来资金,带着大家对村委会来了场“大改造”,不仅完成了修缮工作,更增设了会议室、党员活动中心、群众阅览室和党群服务中心。硬件升级刚落定,他又领着村干部们琢磨起建章立制的事儿,要让村委会真正成为服务大伙儿的“主心骨”。

现在的村委会,每天有村干部轮班值守。党群服务中心里,“惠民政策清单”二维码整合了民政、社保、计生等23项高频事项流程,村民只需扫个码,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儿弄明白,实现“一站式”服务。

“我们修了一条简易石子路,让村民进出村子不用再绕行大半圈。”曹建辉带着村民先修通了这条便民路,接着又把破损的路面修平整,将主干道外墙重新粉刷,并更换路灯、发放垃圾分类桶、建设交通劝导站。最亮眼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统一装上了栅栏,种上了月季,不少人还在院里种上了黄瓜、西红柿。

村委会的大变样和规整的管理机制,让村干部们拧成了一股绳。而这些实打实的基础设施升级,更让村民们越干越有劲头。如今大伙儿都主动加入到村庄美化里,房前屋后月季开得艳,瓜果蔬菜长得旺,村子既干净又透着浓浓的田园味儿。

2024年,西刘村获得西咸新区“星标工程”示范党支部和北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村民们建设家园的劲头更足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石刘村的文化活力与西刘村的环境蝶变,诠释着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前者以“精神共鸣”凝聚人心,后者用“家园重塑”激活动能。乡村的生命力如破土新芽,在西咸的土地上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