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紫薇万科生活广场的“星空夜市”渐入热闹。20余个摊位在划定区域内整齐列阵,陕西特色面食与各类小吃的香气弥漫开来,吸引周边居民纷纷驻足消费。
这片占地2000平方米的临时便民疏导区,不仅成为居民休闲消费的新地标,更成为西咸新区以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鲜活样本。
用“服务支点”解决“治理堵点”
“星空夜市”临时便民疏导区目前设置50个经营摊位,日均客流量超4000人次。钓台街道龙台观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妮介绍,因为紫薇万科生活广场的底商尚未完全交付,此前开业店面少,人流量不多。夜市运营后,不仅为广场带来了人气,也为不少商贩提供了就业机会。
沣润和园小区居民文师傅的生活因此改变。此前他白天送快递,晚上和妻子在小区门口流动售卖炒细面,“收入不稳定,还得时刻担心摊点被清”。如今入驻夜市固定摊位,他坦言“终于能安心经营了”。紫薇万科生活广场商户顾洪波也感受到变化:夜市开市后,周边人气显著提升,坚果店、便利店等新业态陆续开张,商业生态愈发丰富。
“流动摊贩有经营需求,不能简单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无序发展,必须找到平衡点。”马妮说。针对群众关切的噪音、卫生、交通问题,以及商户在意的经营时空边界,街道、社区、物业与经营单位共同制定“定时经营”“划线经营”“差异经营”方案。“摊贩在规定时间、区域做生意,吃夜市方便,还不扰民。”周边居民李先生说。
用制度创新守好“文明线”
傍晚时分,“星空夜市”管理人员吴楠如常巡查。她手机里的简易清单罗列着当天必做的事项,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和商户沟通。
为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守住文明底线,钓台街道构建起“政府监管、市场运营、物业保障、群众受益”的协同管理机制。西咸新区城管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政府定标准、抓考核,第三方专业团队管运营、维护设施,物业做后勤,摊贩与居民直接受益,各方责任一目了然。”
从商户出摊到收摊后的场地复原,这样的日常巡查每天准时进行,既规范了经营秩序,也及时响应商户需求。针对居民最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疏导区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制度:物业配备保洁人员,运营单位负责监督管理。保洁团队在商户出摊前到岗,夜间动态保洁,收摊后全面清扫,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由专业公司统一清运,确保“人走场清”。
管理中,运营单位引导商户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形成自治互督机制;同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卫生与安全。钓台街道食品安全等职能部门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通过“自治 + 巡查抽查”模式,实现了管理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数据显示,疏导区运营以来,钓台辖区占道经营投诉总量下降40%,商户和居民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
“小夜市”激发创业“大能量”
从筹备到运营,“星空夜市”已历经半年打磨,临时便民疏导区功能也在持续升级。
7月起,夜市增设外卖集中取餐点。“我们是西咸新区首个以夜市整体上线的外卖店铺,现有200多种餐品。”负责线上运营的李成介绍。大学毕业两年的他曾与同学尝试社区电商和餐饮创业,如今被夜市的环境与管理吸引,将这里作为事业新起点。
“消费者无需凑单就能点齐所需,集中取餐点也方便了外卖骑手。”李成还透露,已于近期和运营方一起联合推出早市,目前已有9家商户入驻,“生意好的摊位一早上能卖1000多元,能参与其中特别有成就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营方主动将夜市融入城市发展大局,联合社区打造就业帮扶阵地。针对有创业意愿的残障群体,通过“星空夜市”岗位反哺提供适配的就业创业机会。
“摊位花车分橙色和粉色,橙色用于餐饮经营,粉色为公益性岗位,主要售卖手工艺品、饰品等。”马妮介绍,以往社区活动局限于小区内,覆盖面有限,今年龙台观路社区的端午、七一主题活动均设在夜市,参与度显著提高。
目前,西咸新区由各镇街监管、第三方运营的临时便民疏导区已达69个。除已运营的“新港夜市”“渭柳夜市”“星空夜市”等项目外,还有兰池佳苑便民市场等正在加速建设。这些临时疏导区既便利了群众生活,破解了治理难题,更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