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12亿元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陕西省于2024年12月设立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聚集区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核心承载区,在半年内交出亮眼答卷:沣东新城区域内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已达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2亿元,52个拟申报的机器人“四链”融合项目正推动创新要素深度聚合,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构筑头部企业“朋友圈”

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沣东新城招商团队上半年精准发力,赴杭州、重庆、宝鸡等地开展专项对接,密集拜访宇树科技、云深处、傲鲨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及研发机构,储备优质项目20余个,产业“朋友圈”持续扩容。

在强化产业发展根基的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的深度推进为区域注入了持久创新动力。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团队及交大机器人研究院总基地的正式落户,不仅带来了顶尖智力资源,更构建起技术转化的核心枢纽。

与此同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为产业链补链强链提供了关键支撑:陕西光子核仪辐射探测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沣东创智云谷后,凭借探测器与机器人组合发展的技术路径,成功研制出国产化率100%的水下无人辐射侦测系统,为聚集区建设增添新动能;由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教授团队组建的西安精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及灵巧手电机这一万亿级市场领域,现阶段已稳步进入市场开拓期。

赋能产业转型“试验田”

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正成为沣东新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上半年新增的两大创新应用场景,已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同力重工自动化生产基地引入的新一代焊接机器人,通过激光扫描三维建模与闭环反馈系统,将定位精度提升至±0.05mm,较传统工艺提高3倍;钣金加工环节的折弯机器人搭载多轴伺服电驱,定位精度达±0.02mm(提升5倍),配合智能传感系统实现±0.1°以内的重复定位精度控制,不仅让生产效率提升40%、综合能耗下降35%,更使关键部件寿命延长3倍。

在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AGV移动机器人、智能分拣机械手与高速螺旋输送机组成的自动化物流系统,显著提升了药品流通的数智化水平。这些场景的成功实践,为区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方案。

这些真实场景的应用,不仅验证了入驻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更直接为区域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精度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标杆示范和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凸显了机器人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能耗方面的巨大价值。

打造创新产业“生态链”

目前,沣东新城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四链”融合的良好生态。除新增陕西光子核仪、西安达升科技等重点企业外,聚集区通过常态化上门服务,借助秦创原“四链”融合项目政策,协助50余家企业申报奖补资金,加速创新要素聚合。

此外,聚集区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先后成功举办“校地联动·成果出港”机器人产业路演、机器人产业链专场路演及“四链”融合项目宣讲会等3场重要活动,有效促进了技术、资本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为上下游企业对接资源,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优势,以沣东新城为重点承载区,持续深耕机器人整机制造上下游产业链,聚焦关键零部件攻关与应用场景拓展,在智慧物流、智能工厂、能源化工等领域开放更多实践场景,激活闲置载体空间,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支持体系,推动新区在机器人产业新赛道上加速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