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

解锁西咸新区2025年“一季报”的发展密码

春潮涌动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

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呈现出“起步稳健、稳中向好、结构向优”的特点。从生产总值增长到市场主体扩容,从投资结构优化到重点项目推进,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新区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稳、快、新、强”四个关键词,成为解锁西咸新区2025年“一季报”的发展密码。

经济大盘:起步稳健、稳中向好

新年伊始,西咸新区便迅速行动,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扎实落实全省深化“三个年”、打好“八场硬仗”和全市“深化六个改革”“八个干”部署,为全年工作明确方向。锚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规模”这“三个千亿”目标,坚持“盯着项目干、围着企业转”,全力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2月7日,西咸新区举办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竣工活动。120个项目涵盖制造业、新兴产业、文旅产业、金融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多个领域,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超85%。众多优质项目集中落地,为新区一季度经济稳健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新数据公布:一季度,西咸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52亿元,同比增长7.2%,经济运行呈现“起步稳健、稳中向好,结构向优”的积极态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9%,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数据的稳健增长,印证了西咸新区强大的经济韧性。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新区工业“基本盘”将进一步稳固:汇川储能新基地预计今年10月全面投产,达产后年产值80亿元;以隆基绿能为代表,泾河新城已招引光伏产业链项目33个,总投资901亿元。

市场主体:快速扩容、活力迸发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一季度,西咸新区市场主体总量达85.1万户,占全市27.11%,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新登记市场主体3.4万户,占全市42%,同比增长4.64%,净增6942户。“增量”“存量”双领先,彰显出新区营商环境的强大吸引力。

为何市场主体这一关键指标持续“领跑”?这既是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直接体现,也是政策精准发力的结果。今年3月,西咸新区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系列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新区通过多项举措构建良好发展生态,累计引进民营经济项目561个,总投资超3043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场主体的增加,来源于悉心服务。在西咸新区,一群特别的“科技红娘”奋战在服务市场主体的最前线,用精准的服务为企业通资源、铺坦途,牵线各类资源“架金桥”。

市场主体的增加,还得益于政策赋能。西咸新区深入落实《助企服务“九条”举措》,市场主体服务机构招引成效显著。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审批效能提升,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一站式”服务让市场主体“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为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沛动能。

投资结构:“新”质崛起、动能优化

高质量发展,“新”是鲜明底色。季度,西咸新区工业十大支柱行业实现快速增长。以海天制药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5.6%。以同力重工为代表的铁路船舶和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4.8%。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1%、22.2%。规上文体娱、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42%、41.5%、28.9%、14.6%。新兴行业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聚焦科技创新和低空经济领域,西咸新区构建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别有“新”意。在这里,相关人才政策助力企业发展,18个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落地转化。目前,新区已聚集低空经济领域企业84家,其中整机研制企业8家、上下游配套企业52家、运营服务企业24家,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临空经济同样“新”意盎然。今年一季度,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投运,提升了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航空枢纽能级。2025年1月-3月,空港机场枢纽货邮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3%,超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2.8%,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4%。空港新城入区企业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光谱遥感试验卫星预计5月发射,从立项到交付仅用8个月,该公司已成功研发10颗商业卫星,成为行业佼佼者。

一季度,西咸新区招引落地工商银行西部数据中心等65个项目、总投资357.37亿元。实际使用内资108亿元、外资1824万美元,招商项目质量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项目:“强”力攻坚、质效双升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一季度,西咸新区3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16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100%;51个市级重点项目中,4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4.57亿元;237个新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09亿元。

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是西咸新区的重点项目之一,将打造集新能源储能设备和电源设备生产为一体的制造基地。项目投产后,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上下游合作伙伴在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园落地,储能产业聚链成势,产业链将进一步补强。

另一重点项目中马食品产业园(一期)也在加速推进。作为西北地区首座中马产业园,将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马来西亚特色园区,计划引进两国多领域企业,有望成为中马经济合作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基地以及陕西对外开放新引擎。中国马来西亚商会西安办事处会长表示,在泾河新城的支持下,项目进展顺利,已有三家企业确定入园。

按下发展“快进键”的还有东航空港总部保障基地(商服)项目,作为东航战略布局的重要承载,主要建设东航西北分公司总部办公楼、航空产业联合办公楼、星级酒店、商业配套等。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唯一集航空运输、总部经济、高端商业等业态于一体的航旅服务产业集群。建成投用后将通过与维修基地联动,吸引航空制造、维修、服务等企业入驻,预计实现年营收约30亿元。

一季度刚过,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号角就已吹响。4月14日,西咸新区举行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竣工活动,113个项目总金额619.5亿元,为新区产业聚集发展注入新活力。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西咸新区的优势,深化合作,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展望二季度,随着重大项目产能释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效应深化,以及“4+1”主导产业集群加速成型,西咸新区将继续以“稳”的定力、“快”的节奏、“新”的动能、“强”的支撑,夯实发展根基、激发创新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更多西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