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咸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52亿元,同比增长7.2%,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民间投资更是同比增长13.9%,充分展现出国家级新区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
摊开西咸新区产业地图,市场主体总量增长显著,从2017年的6.9万户增加至目前的85.3万户,增长了12.36倍,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达95%。一批优秀本地民营企业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最高翻了10倍以上。
优化流程
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民营经济缘何在这里快速发展?以陕西华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从一家普通民营工厂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背后有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也有政府“精准滴灌”式的扶持。
去年,企业启动3.43亿元的高端新材料及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计划。为推动项目快速进展,沣东新城政务服务中心组建“项目导跑团”,将新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时间缩短至20个工作日,项目提前3个月动工。“过去开工手续办理至少需要半年,现在效率大幅提高。”华威科技项目负责人王兵说道。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的“五证联办”“拿地即开工”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
类似案例不止如此。“交地交四证、拿地即开工”服务为谱尼西北总部大厦项目节约至少3个月时间;秦创原“股权换服务”助力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迈出市场化第一步;科技金融顾问为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其获得2.8亿元“技术流”融资支持;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科技小红书”,申报与认定时间减半,成为上市后备企业……众多民营企业在西咸新区的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定制服务
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密码呼之欲出。这里有“天时”,国家级新区和秦创原总窗口双向赋能让创新要素加速聚集。这里有“地利”,依托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向这里聚集。这里更有“人和”,精准的政策滴灌、贴心的管家式服务让西咸新区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陕西百强企业和民营50强企业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新区的帮助下获得了3亿元的出口卖方信贷。副总经理杨建耀说:“沣东新城帮助企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多次协商,最终拿到了合适的金融产品,顺利完成了这单出口业务。
将目光投向另一“明星”民营企业——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咸新区认定的A级气候友好型企业,其产品应用于绿色环保领域。今年上半年,该企业成功获批5.4亿元绿色贷款。这一成果离不开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的助力,该中心常态化开展绿色低碳银企对接活动,让湄南高科获得了多家金融机构的关注。
秦汉新城上市后备企业陕西华星电子开发有限公司,对氧化镁原材料需求较大。西咸新区积极组织需求对接会,牵线多家原材料供应商,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企业总经理表示,西咸新区在项目申报、人才政策、协同发展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2024年组织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39.5%、38.4%,新增总量、占比均为全市第一。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是4年前的17.01倍、11.26倍。
政策赋能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早在2023年,《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通过18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去年,新区又相继发布《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能力,培厚民营经济壮大的沃土。
支持力度还在不断加大。今年3月5日,西咸新区召开2025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九条”举措,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从高效化解企业诉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精细提供要素保障、优化助企金融服务等9个方面发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汇聚。在支持用工方面,通过6个方面12条举措,全力保障民营企业用工。
“特别是对于民营中小工业企业,我们建立“小微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四级培育体系,为中小企业构建了完善的成长路径”,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负责人表示,针对年营业额低于2000万元的小微企业,建立“小升规”动态库,提供“一对一”财税辅导、技术改造诊断等服务。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靶向扶持”,为企业提供专人上门对接、政策解读、申报辅导等服务支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新区民营企业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持续刷新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同力重工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研发和制造非公路自卸车的企业,也是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工程运输设备企业。源杰科技是国内第一个突破25G激光器生产难关的厂商,作为国产光子芯片领军企业,是新区培育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100家、6878家,高企新增数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90%。其中一批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西咸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从制度创新到生态优化,西咸新区的改革实践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深入实施,西咸新区正加快构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让制度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紧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严格落实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落地,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要素瓶颈,强化金融支持、人才引进、配套设施等要素保障,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