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有一家治沙黑科技企业,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湄南高科”)
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让无水之地绽放绿意。
科技创新引领“双碳”实践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湄南高科自主研发的防水与保水新材料,依托“保水+缩水”的技术架构,筑就生态安全智慧屏障。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企业防水新材料系列里的—防水沙和防水砂浆,以非金属矿物质替代传统化工材料,具有无污染、耐腐蚀的显著优势。”湄南高科总经理助理成嘉磊介绍道,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特种工程、基建及房建等建筑领域的多种防水场景,彻底摒弃传统化工污染,实现无机物材料的绿色化转型,极大地提升了行业技术标准与环保水平。
对比实验,清晰呈现清水分别倾注于普通沙与防水沙烧杯。前者水分迅速下渗,而后者沙粒表面迅速凝结晶莹水珠,
沙体持久干燥、沙粒滴水不沾,拒水特性一目了然。
将等量清水分别滴在普通砂浆与防水砂浆表面,前者迅速吸水变暗,水渍不断扩散,后者表面则形成明显凸起水珠,
轻微倾斜即可滑动,基体保持干燥状态。
“改变沙漠水分流失的突破点,关键就在这个杯子里,”成嘉磊手持透明实验杯,将几克白色保水剂粉末轻撒入杯底,“这就是沙漠治理保水材料—保水剂,也是湄南高科生态修复系列的核心产品的初始状态,遇水后会变成半固体凝胶形态,吸水倍率高达1500倍以上,”他一边演示一边介绍,1克材料可锁住1公斤水分,使流沙转变为植物生长的“土壤银行”。
成嘉磊向小布介绍,基于保水剂的超强储水和生态改善性能,为荒漠治理、生态修复、光伏治沙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应用已见成效:新疆民丰县2000亩示范区土壤有机质提升至3.2%,植被成活率提高50%;鄂尔多斯市光伏基地实现节水40%,三年内灌草覆盖率将达70%,构建“牧光农”协同发展的治沙新模式。
湄南高科这两项核心技术的协同应用,为绿色基建和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范式。
湄南高科于2023年底落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是一家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环境生态修复、“双碳”方向的防水、保水粉体新材料研发制造科技企业,手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2项,拥有海外专利1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后备上市A类企业。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点项目,湄南高科与空港新城的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初,企业入驻仅3个月的新产线投产后,便通过秦创原平台斩获3亿美元海外订单;同年6月,《生物基材料治理荒漠化》案例入选商务部“全国技术贸易创新36强”。依托区域科创载体,现已在沙特、阿联酋、埃及、土耳其等国家开展沙漠治理及防水项目,吸引超过40个国家代表团前来交流合作,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影响力。
这家地处西安的环保新材料领军企业,正以“中国智造”撬动全球生态环境修复万亿级市场,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生态治理的全球版图上书写着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新篇章。